元曲之美

2022-07-20 04: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曲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元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元曲之美

作者:肖

来源:《课外阅读》2006年第06

唐诗宋词元曲,但曲远不及前二者声名远播。曲原是歌咏之作,我们如今看到的多是话本文学,所以画楼红袖酽酒清风明月之下的曲之美,我们再也看不到,只能读元曲,静默地想,歌女吟咏,琵琶为弦,罗袂生香而舞,将是怎样的享受呢?

可有一首曲却让我们领略到了曲之美,曲之韵。(红楼梦)28回,宝玉在冯紫英家吃酒时行的令。当时宝玉行令说:如今要说出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缘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便有了贾宝玉千古绝唱: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沙窗风雪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曲成为明志、叙事、表情的一种方式。说得不恰当点儿,当年的曲有点儿我们现代人用唱歌传情的意味,想来却比我们风雅许多,而这风雅却是现代人学不来的。不为技不能,实为情怀不能。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曲的分类,便于我们对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先来说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散曲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概无人不熟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套曲,通俗地讲是两至三首小令的集合而已。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220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4500多首(套、部),其中小令3800多首(含带过曲),套数470余套,杂剧160余部()。想想实不为多也,当年那些色艺俱全的歌伎所咏之曲,都无处再找寻了。在众多作家中,除了马致远、关汉卿这样的名字,我们更要记住一个名字: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和规范的作用。他是元曲立轴的坐标。

唐诗像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河,壮怀激烈;宋词像一叶轻舟上的女子黄昏时倚栏凭眺,所有离愁别恨都随水而逝;元曲更像我们想象中的舞台剧,每一个布景,每一个角色都浓妆重抹,淡淡然走到舞台中央,旁若无人地演出开来,每一种情致不演到极处不罢。偶然看到一篇博客说,元曲和唐诗宋词比起来简直一无是处,粗俗、登不得大雅之堂。此兄一番话,说得还真有点道理,元曲产生于两宋,兴起于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可是唐诗宋词不是来源于民间吗,写唐诗宋词的人有点儿文化,就不叫民间了吗,写元曲的人因为不是李白杜甫之流,就只能算作民间了吗?如果按此兄说法,现代文学在诗词韵脚的讲究上,岂不是比元曲更惨,我们还写什么现代文学,都是垃圾之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我倒觉得元曲街头小调儿的格调蛮别有韵致。我们现代人看到美女会如何形容,先看看元曲如何说:海棠娇、梨花嫩,春妆成春脸,玉捻就精神。柳眉颦翡弯,香脸腻胭脂晕,款步香尘双鸳印,立东风一朵巫云。奄的转身,吸的便哂,森的销魂。现代人也最爱讲你情我思,不妨先看看元曲小令几行字: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关明时。那些批评元曲的人,请作一首来,或现代之作,看哪个境界更传神? 读过这本《元曲》,再回忆读过的《西厢记》,不禁后悔,当年替同学写情书赚小费时,怎么就没仔细学习学习元曲,这浓情深意,岂不是现成拿来之作。

我想文学也罢,一个民族的文化也罢,它是有并且一直需要根基的。我们的古曲文学,便是我们的根。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天天把根挖出来向别人展示并告诫自己,自己是有根的,但那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根可以独立存活。

根是与生俱来的血脉,并不是自我表扬或批斗的资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6d6ac6cc22bcd126ff0c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