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话题

2023-03-27 23:2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绿皮火车话题》,欢迎阅读!
绿皮,火车,话题

绿皮火车退出后如何填补公益空白

本报记者 李建

71日开始,往返郑州与温州的2191/2912次列车(绿皮车)将终结自己的历史使命,将接力棒交给红皮空调车。

本报记者了解到,尽管这次列车并非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但据资料显示,71日全国铁路调整运行图后,全国范围内,跨三省及以上运行的长途绿皮车只有6对。除此之外,目前各铁路局管内运距500公里左右的中短途绿皮车不过20余对。 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代名词,是指运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铁路2223)型客车,因外皮颜色以绿色加黄色腰线为主色调而著称。

全国跨局运输 “绿皮车”将逐步全面下线的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媒体报道说,旅客想要体验“绿皮车”之行,也许只能在某些铁路主题旅游线路和铁路博物馆中才能如愿了。

那么,如何认识“绿皮车”停开的现实选择?“绿皮车”停开是否意味着低价票的消失?铁路部门该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且看各方观点。

铁路客运业服务品质升级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研究员 理学博士 张国强

逐渐淘汰绿皮车是铁路技术升级倒逼铁路客运服务升级的结果,而绿皮车逐渐退出铁路客运市场也是普通百姓提高旅行舒适度的必然要求。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从技术储备上看,铁路的技术结构已经实现升级,自然需要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和成本效率的跟进,而传统的绿皮车显然不能适应我国铁路服务升级的需要。铁路绿皮车逐渐退出铁路客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铁路服务追求品质的社会宣誓,这有助于改变传统上人们对于铁路普通客运低水平服务的看法。



中国南车集团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客车设计部部长:王卫

“造火车的”这个特定角色打量绿皮火车,它的缺点是明显的:1运行速度在80km/h左右,慢车更慢。旅客千里颠簸,疲于奔命;2、隔音效果不好,噪音较大;3、没有空调,只靠自然通风。隔热效果不好,密封性能又不行;4、绿皮车采用燃煤锅炉和燃煤茶炉,烟雾煤灰与列车同行,污染铁路沿线和城市环境。列车通过较长隧道时,经常发生烟雾煤灰倒灌车厢的事,造成旅客呼吸困难;5、厕所是直通式的,粪便污水直接撒在铁路上,既造成铁路沿线环境污染,也造成绿皮车本身污染,同时也影响旅客的感受。

综上所述,低舒适度、高污染,低速度的绿皮车已无法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绿皮车必然让高舒适度、无污染的高速客车和动车组所代替。

“绿皮车”停开是运输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研究员 理学博士 张国强

逐渐淘汰绿皮车是铁路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主动举措。尽管铁路现在还是一家垄断,铁路客运面临着民航和高速公路客运的竞争,铁路客运市场实际上是可竞争市场。铁路客运需要适应市场竞争局势的变化,不仅仅是低成本服务,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运输需求,这是铁路实现运营效益的基本前提。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 硕士生导师 刘博航


同一火车线路上高低速列车混行,会大大降低线路的通过能力和整体运行效率,往往会因为照顾几列低速列车,影响整个运行图的编制,列车速度差异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而目前各铁路局主干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均接近饱和或已经超饱和运行,如果不通过技术手段增加火车运行的列数和速度,铁路的交通供给能力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因此,减少绿皮车运营数量是必然趋势。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 工学博士 秦进

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市场运营主体,选择逐步淘汰效益低且服务差的“绿皮车”多开行效益好的其他车型,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而言,本身无可厚非,而且这也是铁路运输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目前铁路运输形势来看,铁路运输能力仍然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停开落后的低速“绿皮车”,显然可以有效的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提高路网运作效率,从而使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能服务更多的旅客。

绿皮车线路减少可能会增加低收入者负担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

有些既有线路开行的夕发朝至线路,对一些对速度不敏感而对价格很敏感的乘客来说,是非常经济实用的选择,然而随着动车线路的逐步增多,这些夕发朝至的线路在逐步减少,这对低收入人群来讲,是一个很无奈的事,他们的选择范围相对减少了,出行负担也将会因此增加。价格低廉的绿皮火车告别舞台之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这样一批民众,应是铁路部门值得思考的民生话题。



铁路部门该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出行需求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 工学博士 秦进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同时还应承担一定社会服务功能,必须考虑为人民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出行选择,而不能迫使民众“被高铁”“被高价”因此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考虑是否在某些特定线路上继续开行少量的绿皮车为低收入人群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灵活的票价策略来满足市场需求,如动态折扣票价、特殊人群优惠措施等等。

中消协理事、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卢嘉瑞

绿皮车的退出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达到既能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又能兼顾社会效益的效果。铁路是公共事业经营者,公益性还是其重要的属性,因此铁路到底怎样设计列车线路,还是要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账。铁路部门应该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到底在哪些地区绿皮车仍有刚性需求,需求有多大,从而确定保留绿皮车的数量和比例,使社会综合运输成本降到最小。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也不平衡的条件下,应该保留一定比例的绿皮车,保障偏远地区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出行需求,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

微话集锦:

@傻傻分不清是谁:绿皮车承载着千万中国人的记忆。虽然它的设施和品质已远远赶不上高铁和动车,但是它赋予我们浓浓的情感是现代新型产品无可取代的。

@特殊祺迷小军:可以将退役下来的绿皮车作为旅游观光线路,这样既保留了绿皮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7b60bca58da0116c1749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