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编程小游戏

2022-05-19 17: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趣味编程小游戏》,欢迎阅读!
趣味,小游戏,编程

趣味编程小游戏



课程名称:趣味编程小游戏

——利用软件平台,创设趣味情境,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计算思维

一.学科核心素养:

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阅读分析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信息意识)

能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分析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使用编程语言实现。(计算思维)

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利用教学软件平台,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并进一步优化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二.课程标准要求:

1. 能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并能自顶向下,逐步优化。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三.学业要求:

学生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的算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根据目标分析问题,设计简单算

2)加深对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概念的了解

3)学会使用Rnd随机函数、Timer时钟控件和PictureBox图片框控件 4掌握各种VB控件属性LeftTopWidthHeightIntervalEnabledBorderStyleMousePointer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具有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简单算法的设计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学到的编程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实际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主动分析并设计算法。

教学难点:1)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概念的深入了解和应用。

2Rnd随机函数的使用。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设计了一个趣味编程小游戏通过设置项目,采用任务驱动(任务串联课堂教学)、问题导学(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实际动手操作,并采用评测系统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教学知识点融入到项目式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悟,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并复习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板书)

演示趣味小游戏“打地鼠1.0”,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观察、思考,了解今天要完成的程序功能。 2.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1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自学手册》,学生自己运行“打地鼠1.0”程序,观察了解程序运行的过程,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同时完成ITtools软件平台上教师预先设置的栏目“自我检测”中选择和填空题,并订正。

问题如下:(1)界面:完成程序界面,需要哪些控件?每个控件有哪些属性完成初使界面时必须要修改?

2)代码:编写程序代码需要哪几个事件过程?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思考、归纳的综合能力。 3. 设计算法、新知学习(5分钟)

教师个别提问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点评并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分析时钟控制和标签点击的交互事件过程,并讲解Rnd随机函数以及Timer时钟控件的使用。同时对“自我检测”中学生错误比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评。

学生思考、了解、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 4. 任务驱动、上机练习(7分钟)

教师布置上机任务一:上机编程“打地鼠”程序1.0

学生独立上机,编程操作,通过ITools平台自动评测,验证算法。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所设计算法的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5. 统计评价、讲评提高(5分钟)

教师展示ITtools平台系统自动评测学生的VB程序,点评学生完成情况,和错误较多的测试点,并着重讲解Form1.WidthForm1.Height在控制标签移动范围中的使用,同时通过ITools平台提供“打地鼠”程序1.0的编程操作视频,供学生观看参考。并布置任务二,提出可以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打地鼠”程序2.0(添加统计“打中”次数的文本框) 6. 完善任务、优化程序(7分钟)

学生思考,上机尝试任务二。让学生了解算法逐步完善的过程,学会优化程序,通过ITools平台自动评测,加强综合能力。 7. 总结归纳、拓展提高(23分钟)

教师讲评“打地鼠”程序2.0,展示使用ITtools平台自动测试学生程序的情况。并提出可以在界面上进一步优化“打地鼠”程序3.0(把“地鼠”标签换成图片框,并把鼠标的显示方式从箭头改成十字),提高整个程序的易用性和美观度。

理解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在课堂完成,较慢的可以在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思考。

让学生通过对程序进一步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也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用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分析问题->“设计算-> “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如果调试运行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需要回到前面三个步骤之一,修改订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823172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