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简介

2022-04-20 06: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简介》,欢迎阅读!
洪波,天山,散文集,简介



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简介

苏洪波散文集《身在天山》,共收录散文随笔144篇,166章,最早的《祭礼》作于19738月,最近的是作于20096月的《享受孤独》,是我36年以来散文随笔作品的选集,一部分是报纸杂志和博客上发表过的,大部分是近三年来整理打印出来的新作,共计50万字,设13个栏目,依次是:军旅情怀、步履天山、问道自然、感悟人生、思乡之曲、风行天下、河西十记、岭南十记、天马遗韵、地震纪事、人物春秋、闲话三国、杂乱有章,将144篇归类全部纳入其中。依文体分,散文、随笔、散文诗是也;再细分,有抒情散文、纪实散文、游记、杂文等,管总是亲身感受,杂七杂八,随心意所欲,不知其可。

《身在天山》书名取自陆游词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反其意而用之,言说自己“身在天山,心在四方”也!

《身在天山》是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109月出版,序作者刘亮程,责任编辑李颖超,封面设计王世杰,版式设计王洋。

《身在天山》也有小小的遗憾:一是书稿送出版社后,我又作了一次修改增删,但未能依新稿改过;二是我最近才将诗词格律搞明白,文中随意吟出的几首诗词大都不合律。

在新书问世之际,我要衷心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我长期戍守、朝夕相伴的西部天山伊犁河,感谢我的亲人好友和文联作协同事,感谢为出书给予直接帮助的刘亮程、李颖超、王世杰、王洋和不知名字的编校。——作者苏洪波(岐阳子)

【序言】 老苏散文

刘亮程

老苏写散文有三十年了,我第一次读。一读就是一部书稿,二十多万字。我和老苏相识也有十年,从来不知道老苏写散文,只清楚他是报社总编,后又到文联当领导。到了文联的老苏自然跟作家近了,先是入了新疆作协,最近突然拿来一部书稿,说是要出书了,请我写个序。

我一直拒绝给人写序,主要原因是写不好。一个习惯了信马由缰写虚构文章的人,面对真人真事会觉得不好把握。尤其评论文章更不是我的专业。虽然也硬着头皮写了几个序,但都写的不好。写不好还得硬写,就更不好。

老苏的散文却出乎我所料。这是一部踏踏实实的散文集,首先目录的编排就颇有匠心――这是用散文书写或编排的一个人的心路之旅,从“军旅情怀”开始,那时的老苏应该是一个


毛头小伙子,军营号声,边关秋月,都留在他的文字里。然后老苏转业到了地方,“步履天山”“问道自然”,从中“感悟人生”。这时候的老苏已人到中年,到了思乡怀旧的年龄。“思乡之曲”是老苏散文中的精品,一个作家无论写过多少文字,面对故乡时都会变得不一样,就像你在别处说普通话,回到家乡不由自主说起方言一样。写作一如说话,一个人当他用自己的方言说家乡故事的时候,都会滔滔不绝,且满怀深情。故乡使人真实。对故乡生活的追思使老苏的文字回到他所熟悉的方言中。老苏写故乡的文字让人读来亲切、真实,信手粘来的方言俚语更使文字鲜活有趣。

老苏更多的文章是游记类的,文随身走,心随景移。题材涉猎广泛,整个散文集清晰地勾勒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轨迹。这是一个不愿让生活随时间流失的人的顽强记录。老苏也许一开始就没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当作家上,只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有了这样一些没有负担的散文,想咋写咋写,不计长短,三五百字也成文,八九百字亦成章,文字想停就停住,自由自在地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格真情怀真感动。

写散文就是写自己的人生。我从老苏的散文里读到了老苏的一生。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说平凡是老苏走过了许多人都走过的普通生活,不平凡是老苏的生活中多了一件写文章的事,文章把他的生活和思想一篇篇地记录下来,有条有序编成书。别人老了也就老了,离休也就离休了,老苏因为有了这些文字,有了这本《身在天山》的书,我开始尊称老苏为作家。

老苏确实是一个作家。

是为序。

2010-4-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a9ad4a83d049649a6658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