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阅读训练

2023-01-23 02: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诊所》阅读训练》,欢迎阅读!
诊所,训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诊所 甫跃辉

阿公在县医院查出癌症,是在我六岁那年。对阿公的病,以及可以预知的死,我尚未咀嚼出具体的哀痛,反倒觉得家里热闹了许多。……做棺材的,是阿爸和邻村一位甫姓木匠,那时阿爸很年轻,做棺材似乎得找个前辈一起。那位甫姓木匠,在甫姓家门间,算得和我阿公同辈了。我常跑去耳房看他们千活,棺材做好了,我爬进去,躺下,挪动身子,爬起来说,大小正合适。

阿公似乎是不舍的,他想着棺材的样式,还想着吃一顿肉;似乎是淡然的,他没表现出害怕,对家人将他所用的碗筷单独摆放,也处之泰然……

阿公过世后很多年,家里再没人得过大病,小病却是免不了的。病了,我们没去过县医院,也没去过乡卫生院,只会去附近的小诊所。出汉村,无论往南还是往北,走上一两公里,就会有家私人小诊所。

往北走,最常去的是“谢友松”家。小时候不时听到他的名字,其实并不知道是否就是这三个字。出汉村后,在田亩夹峙的砂石路上走一公里多,朝东面的村子一拐,不多几步就是谢医生家了。房屋坐东朝西,院子前是大片田野,麦子或水稻在风里起伏。院子很宽敞,时常停着一辆大红拖拉机。记得阿爸跑车时,许是为了方便,也把车子停到过他家院子里。至于我到他家看过什么病,反倒不记得了。只是有个印象,下午的太阳总是格外耀眼,晒得等待看病的人要转过身去躲避。轮到我了,若听说不用打针,会大大松一口气。有时候,谢医生还没开口,我会说,不用打针吧?我觉得吃点儿药就得咯。谢医生便笑起来。

离谢医生家不远,五楼村公所里有位甫姓医生。他是我们本家,我们却很少到他那儿看病。常听人说,看病也得讲究“缘法”,这就是所谓“缘法”吧。往西走更远,快走到公路边,是段开武医生家。段医生年纪很大了,医术很高明。似乎得了比较严重的病症,我们才会郑重其事地走这么远的路去他家。阿爸手指被刨木机切掉一截,是到他家医治。我多次牙疼准忍,拔牙也是去他家。他站着我坐着,他背对太阳,手持拔牙钳,扶住我的额头,让我张开嘴,这画面是如此清晰地印刻于心。

若往汉村以南呢?也有几处小诊所。第一处是勒平村李光兰家。地是周围唯一的一位女医生。听说她五六年前过世了。离开她家再往南,走一两公里,是段光荣医生家。段医生家很远了,记忆中只去过一次。去年听妈说,还去找他看过病。他已经八十多了,还有很多人去找他看病。听说,他下药很重,所以治疗效果明显。我跟妈说,还是少去吧,毕竟那么大年纪了,就不怕他哪次手一抖,把药下得更重?妈也就没再去。

很多年前,我们是管不了这么多的。有时候,我们连小诊所都去不了,只是买些药水回来,自己打针,自己吃药。我小学三年级那年,阿爸在外地跑车。有一天,妈病了,妈让我帮她打针。这事儿我可没干过啊。妈侧歪在床边,我盯着鼓突的肌肉,捏着针管,持之如矛,猛扎上去,针头瞬间歪了……妈只能扭着身子,自己给自己扎针。

也是在这一年,某一天下午,我在学校忽然腹痛如绞,额头冒汗,浑身无力,滑下长凳,海坐在地。同学跑到隔壁,告诉二年级的弟弟,弟弟跑过来,扶了我回家。回家路上,我右手一直勾住弟弟脖子,身子如一条死肉,不断往下溜。弟弟半拖半拽将我弄回家后,回学校去了。妈背我去看病,先去谢友松家,没人;又去段开武家,没人;再去村公所甫姓医生处,仍然没人。出得村公所,我已经疼得脸色苍白,妈背着我,也已经累得险色苍白。

妈犹豫了片刻,只能背着我,去往南边的李光兰或段光荣医生家。对于疲惫不堪、痛苦不堪的我们来说,那实在是一段长途。

夏日下午,阳光白耀。麦穗黄的黄,绿的绿,齐刷刷地竖着芒刺,泛着毛茸茸的光;微风阵吹来,麦子轻轻地俯仰,寇窣窣,悄声细语。妈背着我,走进茫茫麦地,如一艘孤舟航


行在大海上。我耷拉着两只光腿,脚尖不断在麦芒上滑过,轻微的刺痛传来,提醒我这是在人间。这人世间,仿佛只有我们母子在走着,近乎绝望地走着。就在这时,奇迹不知从何而至;肚腹中翻江倒海的疼痛感,忽地,风平浪静了。如冰融化于烈火,如火消弭于风雪。肚腹里是一个千净而宁静的全新世界。

“妈,我不疼了。”我虚弱地说。“怎么不疼了?”妈的声音极度疲倦。“忽然,就不疼了。”我说。我的声音虚幻又真实,犹如从地底升起。“放我下来吧,我自己走。”妈又背了我一程,终究体力不支,放我下来了。

我走在前面,妈走在后面,田埂在我们脚下无限延伸,麦子几乎没过我的头顶。全世界的麦子在我们身边生长,成熟,吐纳生命的勃勃气息。直到回家后,我躺在藤椅上歌息,半梦半醒间,眼前仍然浮现出这海浪一般涌动不息的麦子。(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小诊所”就诊的经历令人难以忘怀,文章把乡村小诊所的独特状貌和“我”家的就医故事巧妙组接,富有生活气息。

B.乡村诊所分散在乡间,医生年纪很大,医疗条件一般,因此“我”阿公的病没能治好,很多年前就过世了。

C.作者在叙述“我”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腹痛就医经历的同时,热情赞美了母亲慈爱、坚忍、耐苦的美好品质。

D.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叙写“我”与家人在多个小诊所里的多次就医经历,貌似平淡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

8.文中的“我”的阿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我”有什么影响?(6分)



9.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标题“小诊所”的多重意蕴。6分)

【参考答案】 7.B

“我”阿公的病是在县医院治的,与“医生年纪很大,医疗条件一般”没有必然联系。 8.形象:“我”的阿公是一位留恋人世生活、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长者形象。3分)影响:阿公这形象促使“我”和全家人能够平静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让“我”从小能直面生与死,一旦疾病缠身,能坚强应对,与病魔做斗争。3分)

9.①散布乡间的小诊所是村民获得及时疗治的便捷去处。②为了省钱省力,有时候自己的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小诊所。③在亲情的滋养下,茫茫麦地也可以是一个小诊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c970ea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