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2022-04-13 19: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叔本华》,欢迎阅读!
本华

对叔本华的述评

11思政 108 吴雪莉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叔本华认为世界为意愿所驱策,这世界就注定是一个痛苦的世界。人生注定要痛苦,源于人的本质。人生从根本上是不能满足的,因为世界的根本不是踏踏实实的物质,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客观精神,而是充满动态需求的意愿和不安。 由于意志是一种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和冲动,因而痛苦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快乐只是永恒的痛苦当中短暂的间歇,并且正是人生的致命伤。整个人生都充满着由于欲求——满足——新的欲求这种恶所带来的这种恶性循环所带来的挣扎和痛苦。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份。 在叔本华的心目中,世界人生是彻头彻尾绝望的。既然世界人生是痛苦不堪的,其根源又来源于人的生命意志。那么要摆脱痛苦,就要舍弃欲求,摆脱意志的束缚,否定生命意志。


叔本华提出禁欲和自杀。禁欲就是禁止自己的欲望, 压制自己的欲望, 彻底的清心寡欲。人生的历程从根本上永远都是悲剧性的, 痛苦是无休止的。解决的办法只有自杀, 但其又认为自杀是屈服于意志而不是否定意志, 是放弃生命里更大的恶。因此, 自杀不是清除生命而是保护生命免受更大的恶所带来的痛苦, 终陷入了神秘主义怪圈。

叔本华认为造成艺术拯救暂时性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由艺术所反映的生活题材所决定的。因意志使然生活本身只可能是痛苦和无聊的, 不可能是持久的满足和福泽。另一方面, 艺术拯救的过程中, 主体的欲求只是暂时消退, 意志只是暂时隐匿到了后面, 并非真正被否定

叔本华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在法国大变革时期形成,资本主义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对叔本华的哲学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种必然性和趋势;加上叔本华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催生了这种悲观思想必然性的爆发。我们在了解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时应该本着一种科学的精神加以扬弃,不必悲观。其哲学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构建了生命体系和启智作用, 而不在于生命个体的终极关怀。社会总体上还是一个理性和乐观的社会。总之, 用辩证的观点来解读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是有必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d6ac44fe4733687e21aa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