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日记

2023-02-28 07: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访日记》,欢迎阅读!
家访,日记

访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在十月初我和董政老师抽出时间去两个学生的家里进行了家访活动。本次活动深受教师和家长的欢迎,同时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条纽带,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家访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家访能架设起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心灵的桥梁,更有利于三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会成为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十月三日我们去了顾一家,这个孩子生活中属于过度活泼类型,非常的贪玩,因此在学习上有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很弱,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和讲话,与其他同学聊天,学习自觉性较差,时刻需要老师监督。这次家访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爱好,拉近与孩子及家长的距离。 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他的父母都在乐余工作,他的父亲还承包着一家小厂,文化程度较高,不过整日忙于工作,因此对孩子教育比较少。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教育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父母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比较重视,但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优劣、行为规范的养成并没有强烈的教育意识,而是认为孩子自己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自己克制自己,对老师的期盼很高。而母亲虽然在家,却也忙于帮助父亲整理厂里事物,同样没有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没时间陪孩子看看书或检查检查孩子的作业,因此孩子在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养成,使得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暗淡无力,使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 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家、校、社会三结合。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更要对孩子进行及时、必要的教育。我们与父亲聊了很久,对孩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父亲也是比较配合我们的,父亲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确实缺少一些必要的教育表示会愿意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这次家访,我对家访工作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学生要在场。家访时尽可能应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在本次活动中,顾同学始终都在场,这样能给他比较直观的教育。同时也让他了解家访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二、注意交流方式。家访时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

三、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增强成就感,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批评犯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要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在本次家访活动中,顾一同学至始至终没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反而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敞开心扉和老师交谈,效果明显。

四、要全面评价学生。再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全面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如果这样的话反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只会让学生离教师和家长越来越远。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要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拿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教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的苦心,领悟到教育子女的方法,最终能够配合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1f758fec3a87c24028c4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