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人生哲学

2022-03-04 23:4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中的人生哲学》,欢迎阅读!
人生哲学,宋词,唐诗

唐诗宋词中的人生哲学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的颠峰,其间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这些光耀千古的诗篇之所以立于中国文学之颠,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反映的思想境界,许多诗作正式因为蕴含着人生哲理而成为不朽之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诗”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从表面上看,这句诗朴实无华,但它却是千古名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在于它探索了人世间一个永恒的哲理。以往的诗在涉及人生与宇宙时,往往抒发人生短暂,宇宙之感慨,流露出颓废伤感的情怀,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却翻出了新意,他认为虽然个人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因而“代代无穷己”的人类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共存,于是,作者不再是因人生苦短而悲伤,而是充满了昂扬上进的精神,抒发了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这一句诗“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吴翠芬)

诗圣杜甫的代表作<登高〉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千古七律压轴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这一片气势磅礴的悲凉的景象,写出了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气氛,同时阐发了人生哲理,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但这两句诗又流露出了一定的积极情怀,虽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还有“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的洪流仍在前进奔流不息,作者的生命虽然入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但他仍有一种希望:虽然我等不到了,但未来值得后人期待。

在一代文豪苏轼的笔下,人生在诗词中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体现,如他那格调雄浑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是全文之壮语。在这三句词中,作者阐发了这样一个哲理:功名利禄,一代风流,最终都要随那东流的江水逝去。在古代中国人心中,特别是封建子弟,及封建士大夫文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英雄梦在,他们热衷功名,追求高官,而这三句诗就打碎了这个英雄梦,无论你如何贤达,如何尊贵,最终都将成为历史的过客。这三句词,正是有这样跨越空间时间的历史意义,而名垂千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中的词句,明显的是受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影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山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苏轼的诗中,人生哲理也得到了广泛地体现,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即人们要获得对一个事物的全面认识,必须从全局着眼,把不同角度得到的结果加以综合,才能达到具体的抽象,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山中却不知山的真面目,又如《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第一感觉。因而人们要重视实践,重视实际考察。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赢得读者的广泛传颂和爱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大多蕴含着人生哲理不无关系。

王国维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所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他分别用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柳永《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中“众里寻他


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概括。虽然原词并没有这层意思,但是由于三句词意象虚涵,便于借题发挥,从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蕴含了新的人生哲理,这也说明了唐宋诗词蕴含着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的人生哲理,无论是原本就有的,还是由后人引申的,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也就是唐宋诗词之美的集中体现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26f9ea551810a6f52486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