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有所思》读后感,我追寻的“为师之道”

2023-01-22 05:3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镇西《教有所思》读后感,我追寻的“为师之道”》,欢迎阅读!
镇西,读后感,所思,追寻

李镇西《教有所思》读后感,我追寻的“为师之道”

我追寻的“为师之道”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小长假是许多人眼中的出游好时节,而我却躲避尘嚣与浮华沉浸于书香之中。因为之于摩肩接踵的山阶,书香堪比青山翠;之于人头攒动的花园,书香更比百花秀。在此,我将手中的《教有所思》分享给大家。

李镇西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他出版着作十多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教有所思》是李镇西的又一本展现其教育情怀、人生体味和社会视野的随笔集。 李老师沿用一贯的坦率直白不造作的文笔,运用散文式的文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读者传递着一位站在一线的教育家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对“童心万岁”的讴歌, 对“师恩难忘”的追忆,

对“教不好”与“不会教”的诠释, 对“假教育”“伪教育科研”的抨击……

在一件件寻常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善美,于一处处“司空见惯”中抨击时弊的假恶丑。阅读着一个个与当今社会水乳交融的教育话题,我思绪纷飞的同时,也更坚定了心中的“为师之道”。

做一个有童心、懂孩子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老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在对待学生的个别教育问题上,李老师常常有一些与众不同、让常人不可理解的做法。这会不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李老师却只他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爱自己的孩子。他经常说,“我做事就两个准则,一个遵循我的内心,第二要对得起孩子。”

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却因失去了童心而变得“一本正经”,让师生的真诚沟通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很多事情,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给予儿童精神的关怀。这样的老师,才是值得孩子们真正去“爱”的教师。


做一个有恒心、勤实践的教师

李镇西是一个勤于实践的人。他给自己确定了“每天五个一”工程: 上好一节课;

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 读书不少于1万字; 写一篇教育日记

《教有所思》所展现的,看似只是他教育日记的选编,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通篇折射出李老师教育教学的实践体悟。

每天完成“五个一”本就不易,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他为何能坚持呢?原来,他把这些实践看作自己的“内在需要”,久而久之使其成为“习惯”。他告诫我们, “不管外面如何喧嚣浮躁,守住自己一颗朴素的教育心,然后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如此坚持五年十年你不想成功都十分困难。李镇西这样的教育名家尚且如此勤奋坚持,我们又有何理由懈怠偷懒呢? 做一个有思考、善反思的教师

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一位一线教师或多或少都有成功或失败的教育案例。当我们以“忙碌”为由难得动笔时,李老师却坚持写教育日记。他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李老师还是个善于反思的人,他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他笔下的欣喜、率真,激动、冷静,无不引发我们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和激荡。 是的,“没时间”把宝贵经验整理成为文字的人,经年累月便成了“教书匠”;而“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人,旷日持久便成了教育家。让我们且教且行,且行且思,让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让重复的工作变得高效。 做一个有诗意、富才情的教师

李老师说:“什么是教育?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每天与孩子一起编织童话就是教育,让人生充满诗意,这就是我们教育应有的常态。”李镇西老师勤于笔耕,喜欢写诗。他把教育当成一首美丽的诗来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书中多的是关于教育关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5d72f7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