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金缕衣》赏析

2024-03-30 01: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秋娘《金缕衣》赏析》,欢迎阅读!
秋娘,赏析,金缕衣



杜秋娘《金缕衣》赏析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唐时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为元和时镇海节度使 李锜之妾,善唱《金缕衣》曲。后来入宫,为宪宗所宠。穆宗立,为皇子保姆。 皇子被废,秋娘归故乡,穷老无依。旧时此名用来泛指年老色衰的女子。

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 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 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 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 “莫负好时光!” 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 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 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 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 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 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以“劝君”领起既赋又兴引人 注意。上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莫惜”指不要 于看重言下之意有比其更为重要的东西。“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的服装, 这里指代一切华贵的东西。白居易《秦中吟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之句。“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本属“须惜”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 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诗人以物起情这样开头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下 句从正面说明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补充上句。 “惜取少年时”就是要珍惜 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属此意。 这两句用赋体陈述,语义之间形成轻重、取舍的比较,诗人用否定与肯定的语气 直陈己见,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由此更突出后者的珍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字面意思是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 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本句以春日花开花落 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一说要勇于把握时机、抓 住机会,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一旦时机错过,将一事无成,空余悔恨。所 谓“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也是此意。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 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 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 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 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 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 “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 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 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 歌味,和娓娓动人






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 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 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 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 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 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 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 “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 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一一直须折” 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 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 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一一莫”云云与上联“莫一一须”云云,又自然构 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 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 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 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 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 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 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 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 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 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 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 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 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 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 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 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 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 服力!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 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71a1b1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