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与防灾学习心得与体会

2022-05-17 10:3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减灾与防灾学习心得与体会》,欢迎阅读!
减灾,防灾,体会,心得,学习

.

减灾与防灾学习心得与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了减灾与防灾这门课程的学习,贺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一个十分安逸的世界,以为灾害是个遥不可及的话题。可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加之玉树、云南、雅安的地震,日本的大地震、海啸,这一个个的自然灾害,让我有点心惊肉跳。可是,逃避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学好减灾与防灾的知识,在灾难面前学会自救!

通过学习减灾与防灾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旱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较大。中国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殖的条件,随着近期气候温暖化与环境污染加重,生物灾害亦相当严重。

正是因为中国面临一个如此险峻的地理环境,所以中国人民更要加强减灾与防灾的意识,并且学会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学科基本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队伍。

.;


.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为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灾害管理体制的健全。中国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在经济不发达、技术起点低的困难条件下形成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灾害管理法制尚不健全,国家尚缺乏防灾的总体规划,灾害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以及协调运作机制均有必要加强。比如日本的大地震与中国 的汶川地震相比,显得有序镇定很多,这是日本长期进行减灾与防灾的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就我看来,公民对于减灾与防灾的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位公民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自救互救技能关乎国家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以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居安思危,警惕身边的灾害风险,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效益。

同时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小我”都是大集体的一份子,“小我”在履行好自身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气象灾害是我国最易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占到各类自然灾害的七成以上,因此,气象行业视防灾减灾为工作主题的工作者更要站位高远,激发才智,与气象事业共奋进,切实担负起防灾减灾的重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努力做好气象工作,应制造一个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大气候。我们这个世界,有人不幸死于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不少人是死于无知,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从小就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安全逃生的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了解地理学、仿生学,掌握减灾与防灾的相关知识。

诚然,也许我们阻止不了灾害的发生,也不能保证没有任何人员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但起码我们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减灾与防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是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尽管个人的也许有限,也许微不足道,但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地球的明天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721a18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