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

2023-01-30 15:2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欢迎阅读!
晏阳初,平民,运动,世界,教育



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

一、人物简介

晏阳初(18901026日—1990117)别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其代表作包括《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

二、主要思想 【一大发现】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两大发明】

晏阳初在为华工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矿藏“脑矿”之后,就立志要开发这个大矿,他说:“第二点便是发明。发明开人矿、脑矿。”具体包括:

1.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 2.乡村建设理论。 【三大方式】

平民教育运动的对象是全体民众,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知识力、强健力、生产力和团结力”“新民”晏阳初采取三种方式对民众进行教育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1.学校式:就是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具体办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平民大学”。

2.社会式:它是以高级平民学校或平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使毕业生继续受教育

3.家庭式:家庭式教育是中国的特殊教育方式,它主要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使在家庭中的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分别有户主、主妇、少年、闺女、幼童五种组合。

【四大教育


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具体为:

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五个结合】

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以上即晏阳初的所有教育思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948d62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