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有什么作用

2023-04-08 07: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导图有什么作用》,欢迎阅读!
思维,作用,什么

一、思维导图,简单易行的工具

我长期处于一线教学岗位,深知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不好的学习方法相比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不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浪费学生的大把时间,还在一定程度损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是简单易学。烦冗复杂方法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在繁重的课业中被遗弃。

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便是简单易学,学生学习起来特别快。同时也能培养学科学的学习思维,我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孩子梳理知识,用简单的文字和线条,表述两个事物之间的转化方式,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系,这不仅弥补了三年级孩子识字不多、表述能力不足的问题,还让孩子们在表述物质转变时更加方便。一周两节课的时间里,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思维导图表达方式。两周后,学生已经能自然地用思维导图记录知识点,并由衷地发现了思维导图的便捷和效率,这对于学生潜能的启发以及思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在基本掌握简单的思维导图后,学生上课发言变得调理清晰了,知识学习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明确,小学科学课程中,许多的课程都涉及物质之间的转变,以前的试验记录中,学生多用文字记录,常出现字词不会写、字迹不清过后容易遗忘的不足,现在学生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更直观地把想法表述出来,另外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这个单元混合了水的固液气之间的转化,内容多、联系混乱,在学完水和水蒸气的转化、水和冰的转化、冰和水蒸气的转化后,对每个知识点都能理解,但这三种不同状态的水、六种转化方式混合在一起之后,就让学生犯了难。学生的难点不在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思维的混乱使自己很难表述这三者之间的复杂联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后,对于知识点当中的联系以及学习的思路都变得清晰,思维导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在两周四节课的思维导图锻炼后,已经能独立地画出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复杂的六种变化,在画图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梳理学生思维的过程,一个个物质、一条条线,逐步把学生混乱的思维理清,让原本像毛线团一样的知识点


变成了简单、可视的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思维。每一次的思维导图训练,都是一次与自己思维对话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可以快速、清晰地理顺脑海中复杂的联系,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构建,同时在课堂上最显著的提升就是课堂问答环节越来越热烈、能够准确地把握到终点,在知识内容的表述上也越来越完整、准确。我相信,长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处理物质联系的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控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思维可视化。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养成以及科学学习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三、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

现阶段的教育强调综合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在此背景下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能够清晰掌握自己的思维后,就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训练,这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不会局限在单一的知识、单一的领域,能够用宽泛的学习视角可以快速地在所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调动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完美地匹配了当代教育的这一需求,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下,学生可以以某一点为出发点,发散思维,在不同的角度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几个学年陆续完成磁铁的相关学习后,从磁铁为出发点,可以发散思维,联想到许多和磁铁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了解和应用,甚至为多学科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a5e82c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