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古诗词学习

2022-05-01 23:1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古诗词学习》,欢迎阅读!
古诗词,素养,语文,核心,指导

浅谈在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古诗词学习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课标里说的真的语言运用情境既包括语言活动的对象和具体环境,也包括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也是语文素养表现的条件。平时我们常常把是否得体作为判断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因为是否得体因语言运用情境而定。只有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通过创造性使用语言符号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积累语文文化,达到理想自我的塑造与创新。对于古诗文本的解读不能是机械的,不能是直接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要注重当中意象语言文化的解读,要把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描绘出来。所以古诗进行古文与现代文的转换时,要加入学生自我合理想象,要具体化,使诗词变得更加立体可感。

对于古诗词文本的解读,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情感的重要抒发方式,凝聚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思维。如中国人讲究含蓄美,古诗词就是含蓄美最好的体验,古诗词写作上的化实为虚,言此即彼的手法,遣词造句的凝练,考究。诗歌的言语表达表现了汉字独特的美感,通过语言文字所塑造的意象、意境往往又与诗人的情感相交融,构建了美的意象世界。如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这种审美情怀是需要运用欣赏与评价的理念来进行解读、深度对话的。既然古诗歌中传承了如此之多的诗情画意,文化情怀,美学理念,那么就要在解读中充分挖掘,也需要达到最后一个层级,从中吸取文化智慧,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与创新,焕发古诗词文化新的生命力。但目前古诗词的文本的解读中,常常存在着功利主义的思维,是为了应试而生的, 只是机械地对词语、诗句,表达方式的解读,这样导致了古诗词教学重知识积累,轻感性体验,注意诗词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素,又或者是教师就主观的引导、渗透自己的思想,试图将学生引到标准答案上。

语文学习来说,积累当然很重要,但积累不等于记忆;且我们说的积累,不仅包括平常说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语文知识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类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它表征的是事实、概念、原理等,是关于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的知识;另一类知识被称作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我们平时说的听说读写的方法和策略就是这类知识。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来看,古诗文本既要学生积累知识素养,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又要具有文化素养。如子规这一意象,既然解读它的由来,在古诗意象中常承载的感情,又要还原到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中。对于绿,通过孙绍振对古诗文本所言的多种形式的比较方法,把绿相关的诗句解读出来,品读当中的统一性内涵和差异性内涵,加深了诗歌意象的感受。

从本质论的角度观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生成的,在对古诗文本进行教学内容解读分析时,也要具有生成性的思维。一是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社会、情感美,二是能够在体验的基础上,创新使用语言符号表达自我的审美体验,并能够对审美能力进行迁移。教学时请学生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提示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这样的言语实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接着再进行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绿遍山原白满川,乡村是美丽的;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是朦胧的;乡村四月闲人少,乡村是勤劳的;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是希望的。


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对于诗歌的品读,可以是推敲字词,古文与现代文转换的品读,也可以是凝炼概括的品读。

在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性、综合性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强调,从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来看,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并非简单并列,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实现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抓手,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用语言思维、语言审美、用语言传承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其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e6b780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