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口炎(口腔粘膜急性细菌性炎症,膜性口炎)

2022-07-21 22:4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膜性口炎(口腔粘膜急性细菌性炎症,膜性口炎)》,欢迎阅读!
口炎,细菌性,粘膜,炎症,急性

膜性口炎(口腔粘膜急性细菌性炎症,膜性口炎)

【病因】

引发本病的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常驻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当机体遭受到某种刺激,如感冒发热、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长期放疗、化疗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这些细菌异常增殖,毒力增强而引发本病。

原发性球菌性口炎并不常见,临床上多见的是继发于某种口腔损害之后,如单纯疱疹、药物过敏性口炎等发病后的继发细菌感染,这种继发感染可称为继发性球菌性口炎,通常仍以原发病作诊断命名,在治疗原发病损的同时应注意抗球菌感染。

继发性球菌性口炎不属于本知识点所讨论的内容。 【症状】

根据病史、全身症状、假膜特点、粘膜炎症反应明显,剧痛,可明确诊断。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感染。

粘膜上皮表层坏死、糜烂,上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细胞、球菌、脓球等形成的假膜,组织水肿,固有层有大量急性炎细胞浸润。 原发性球菌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偶见成年人。患者起病急、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口腔粘膜充血显著、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烂面上覆有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微高于正常粘膜,假膜致密、


光滑、湿润似缎面为本病特征。去除假膜后的糜烂面上很快又形成新的假膜。患者疼痛剧烈、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细菌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球菌,虽临床上所见多为混合感染,但大都是以某一种为主。不同的球菌感染所致病变部位有所不同,通常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牙龈部多见,肺炎双球菌好发于硬腭、口底、舌腹及颊粘膜,而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唇、颊、软腭、口底和牙槽粘膜。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预防

防牙病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牙齿清洁:正确地刷牙,应采取上下竖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另外,注意少喝碳酸饮料。 【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 取假膜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细菌。 【鉴别】


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感染。本病需与坏死性龈口炎、雪口进行鉴别。

坏死性龈口炎:有牙龈坏死、龈出血、疼痛。有时与坏死牙龈相对的唇、颊粘膜可发生组织坏死,有较深溃疡,灰褐色无光泽假膜,腐败口臭。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雪口:全身无症状,口腔无痛性白色斑点、斑片,粘膜充血不明显,涂片或培养可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 【并发症】

容易出现继发感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e6cf76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