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22-05-25 14:37: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欢迎阅读!
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更好,如何

如何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杨雪冬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必须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通过保持先进性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到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再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根据时代的变化、人民的要求,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简单的口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实践。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是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的重要标准。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在各项改革中,充分发挥社会的协同作用、群众的参与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 可见,贯穿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始终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基所在。众所周知,执政党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赢得继续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信任。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通过民主法治来保障人民的利益,通过服务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通过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讲,在当前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漠,习惯于管理、控制和一味听从上级意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敏感、回应不积极、责任意识不强;二是把为人民服务理解为包揽一切,忽视培养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以及自治能力,甚至干扰阻挠人民群众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探索。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准确分析所处的时代及其主要矛盾,理性全面把握人民群众的变化及其要求,是更好地践行宗旨的关键。今天,人民群众在结构上更加多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层次不同倾向的利益诉求、思想价值乃至行为模式。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形式上更为具体,迫切需要通过人权和公民权的更好实现而表现出来。为此,新形势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继续坚持群众史观,承认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是给人民群众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要满足他们多层次的社会政治文化要求;不仅要提高各级党和国家机构的服务意识与能力,还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改革发展中,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树立起尊重人民、敬畏人民、相信人民的价值理念。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一价值理念尤为重要。我们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


其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多元利益格局中,如何明确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考验。这是因为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乃至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且这些利益诉求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多样化、个人化、精细化。就此而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要为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提供通畅的制度化渠道,更要发挥体制的力量,包容差异,凝聚共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价值目标和利益追求上团结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主法治等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最后,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的原则,而是扎实的行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执政党当前工作的着力点。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哪怕是抱怨、批评乃至过激的言论。要善于通过扎实的工作,发现 “沉默的多数”,让每个群体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通畅表达、合理满足。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常也是具体而细微的,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和敏感性,需要长期而扎实的工作、具体而有效的落实、合理而持续的体制机制保障。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近日重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感受良多。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194498日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当时我们党尚属于在野党今天重读《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62年的执政党,人民服务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任务使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究竟应该怎样重新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呢?

红军长征时是什么东西把我们党的政治精英和来自社会最底层目不识丁的穷苦农民聚合到了一起?是平等和信仰。穷苦的农民看惯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看到共产党的官员吃的、穿的、住的,甚至连死的样态都和穷人是一样的。山村父老在送儿子孙子上战场时告诫他们的话是:共产党给我们分田地了,你们在战场上要好好打仗,不要惜命,不要给父老乡亲们和你爹你妈脸上抹黑!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红军战士都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19339月,为解决瑞金沙洲坝村民饮水难问题,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亲自勘探地形,带领战士们挖井,不到几天泉水喷涌而出,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佳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崇高政治伦理的楷模,他们礼贤下士、艰苦奋斗,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才赢得众望所归、万众一心的革命形势。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归结到一点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目标,国民党的失败归根结底就在于自身的腐败,因而失去了民心。国民党注重依靠上层士绅官僚,构筑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国组织结构系统,共产党看重和关心的是广大农村的劳苦大众,在广袤的基层农村打土豪,分田地,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给劳苦大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建设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系统,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共产党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这是符合民心的道义性的胜利,是党的政治伦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催生和促使革命取得了成功,而国民党以官僚资产阶级为最高利益,不符合民心和道义性,其政治伦理丧失基本的价值,必然导致失败。

我们党今天已从当年的在野党转变成执政62年的执政党。早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在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在1948

2


年与黄炎培关于如何走出中国传统社会盛衰兴亡周期率的谈话更是富有先见之明,毛泽东的回答是通过倡导民主走出周期率。这是从在野党执政党转变过程中对党的宗旨富有预见的反思和警觉。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有人认为,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就是要走出一条非西方式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但是不幸失败了,酿成一场十年浩劫的悲剧。

今天我们置身的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提醒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之一,就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中资本正在向全球扩张,凡有资本的地方就会有剥削与压迫;资本是一种权力,决定了会有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背景和国内环境中,我们正遇到和存在权力失衡、官员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心理失衡,出现信仰迷惘、价值困惑、道德沦丧,以至于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得不到完全保障,而且一些地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权力失衡和官员腐败。因此,在今天如何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全新而又严峻的考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往往掌握着各种资源,怎样继续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为自己牟私利,在党群关系和政治生活中不受市场规律所制约、不受资本的本性所控制,需要全体党员和干部共同在实践中答好这份考卷。

为什么说必须转变作风、服务人民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转变作风、服务人民”。这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先进性建设上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宗旨、实践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从党赢得民心的新考验看,在利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客观上增加了,党只有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永远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根本,在于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背离这个政治立场,脱离群众。应该看到,社会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使党群关系面临新情况,一些党员和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或是不善于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由此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新的挑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坚决地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3


从党为民谋利的新任务看,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共建共享的过程,党只有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是一个新的创造性实践,不仅很多旧问题需要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创新联系群众方式,随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否则,党的方针政策和行为就会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偏离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也就难以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

从党引导民风的新责任看,党风正则民风淳,党只有把自身的作风建设搞好了,能有力地促进民风,引导全省人民形成共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同精神家园。在价值道德领域,向来是“民以吏为师”。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无私奉献之风、艰苦奋斗之风,率先弘扬和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良好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和精神风貌。

毛泽东同志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一个政党同样需要不断地自省、自警、自励,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确保肌体健康,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重视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在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都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要解决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问题,到延安整风;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到改革开放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的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从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贯穿党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可以说,们党之所以历尽曲折而不断胜利、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落实到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身上。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的作风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自身的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攻难克坚,为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风问题,反映了人们在工作或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格。



4


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带头人,肩负着谋发展、促和谐的重任。其作风问题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落到实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或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或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格格不入;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不仅难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带头人,还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党的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上。领导干部作风好不好,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有较高的执政能力、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们党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是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中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如何看待党,对党组织信任不信任,常常是通过身边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的。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会更加增强,党群关系就会更加紧密,人民群众就会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导干部作风不好,就必然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会影响党群关系。领导干部要通过自己良好的作风凝聚人心,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到党的周围。

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反腐败斗争的经验证明,尽管不同的腐败分子性质有所不同,有的是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但几乎所有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都是从作风上出问题开始的。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防止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63d2c4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