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征文,我与讲坛成长怎么写

2022-08-27 10: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征文,我与讲坛成长怎么写》,欢迎阅读!
讲坛,征文,我与,年级,成长

每天中午1240分,我都很习惯打开电视看百家讲坛。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带给我许多乐趣,增添知识。百家讲坛的教授们会告诉我许多历史知识,让我知道了拿破仑一手用霸道征服欧洲,一手用王道改变世界。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因此,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秦始皇,丞相李斯,纳兰性德,乾隆,康熙皇帝,慈禧太后,班固,司马迁,隋炀帝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立群教授讲的秦始皇的故事。王立群教授说,始皇其实是个“暴君”而不是“昏君”。他还讲述了发生在秦始皇时代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我觉得秦始皇做“焚书坑儒”的事件太暴力了。但是,我对他有个比较好的印象就是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讲拿破仑的最后一集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拿破仑被囚禁而死。但是,看到下集预告的时候,我的好奇心又起了,因为下次要讲的居然是清东陵密码。我就想慈禧太后的陵墓是怎样的呢?我就满怀希望的等待明天的到来。

我会一直看百家讲坛,直到变成年迈的老太婆的。

可是,有一些著名的学者对《百家讲坛》里某些教授的精彩解读提出异议,认为他们的讲解歪曲了经典,根本就不是传播学术,争论很大,褒贬不一。

易中天的《品三国》,很多人的评论大多数来自《三国演义》,是来自小说,而易中天的解说则来自历史的真实,资料来源不同,结果肯定不同,这很正常,却引来很多争议,“三国”只是作品,读者的阅读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一千个人读它,就有一千个版本的“三国”。

于丹的《论语》解读,更是褒贬不一,争论很大,也许,于丹的解读像速溶咖啡,缺少了研磨、熬煮的过程,有的只是浓浓的香味。但是,我很喜欢于丹的一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


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很简单,只是人为的让简单变为复杂,失去了单纯,也就失去了很多的快乐。

王立群的经典解读——《孟子》《孟子》最核心的观点有三点:第一,心性学说,第二,仁政学说,第三,强势人格。《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王教授说:“经典不是用来教诲别人的,经典的意义在于修身。”

是的,人首先做好自己,其次才能影响他人。

我喜欢“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因为这个节目汇集了各路专家,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先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秦文化和历史知识,可是,有那么一些学者却指责教授专家的解读,说他们歪曲经典,解说的内容不伦不类,根本没有学术价值可言,对此节目不屑一顾。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争论,首先,这个节目叫做“百家讲坛”,而不是叫做“百家学术论坛”,其次,“百家讲坛”的观众群体是从小学毕业生到70岁的老者,从年龄到文化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百家讲坛”里的教授在解说时想必力求通俗易懂,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观众,而不是为学者授课,节目所满足的是一般人“知道一点”的需求,而不是学者“研究下去”的需求。

《百家讲坛》是一座让教授专家通向大众的桥梁,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座桥梁吸收更多的知识,我之所以喜欢“百家讲坛”,就是因为“百家讲坛”用的是普通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大学问,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中去领悟先秦儒家的智慧,以更好的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超越平凡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83bf67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