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分类笔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022-04-14 21:3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分类笔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欢迎阅读!
初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背景,促进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分类笔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作者:朱远舵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8年第9



【摘要】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语文学科组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分类笔记课题研究。研究发现分类笔记对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类笔记打通了初高中教学的壁垒,实现初高中教学无缝对接;分类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分类笔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分类笔记语文教学

2014年始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初高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验,此项实验要求各学科在缩短学时的基础上,打通初高中学科教学壁垒,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孩子语文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习能力欠佳,语文习存在明显的低效现象。长期以往,将难以在初高中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达到预期目标。为此,2016年始,初高中一体化语文学科组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分类笔记课题研究。分类笔记,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科学习中分门别类记笔记。课题组主要以指导学生制作学习卡和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分类笔记。在将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分类笔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对分类笔记进行详细阐述。

一、分类笔记的教学内容

1. 制作学习卡片。

为了改变学生不抓要点,零散记重点、记要点的不良做法,养成高效记笔记习惯,课题组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分类归纳笔记。例如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录课文中重点词词义、特殊句特点等古汉语知识。通常学生只会在课文对应的字、句的上下行间隙上随意标记,如此记录,笔记内容不仅凌乱残缺,还造成课本脏乱,影响再次阅读。这样的笔记学生也只是课上记一回,课下再不看,完全没有达到记笔记的目的。分类笔记提出之后,我们要求学生课堂上利用学习卡片根据所需要记的文言知识分类记录。在《劝学》的学习中,我们指导学生这样制作学习卡片:



通过一张张卡片的分类记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劝学》这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课后复习只需把一张张卡片抽出来,就能够温故知新。而当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把整个单元的笔记卡片重新整理,再重新分类,就又可以分类归纳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相同文言句式例句等知识,一张新的知识网又得以建构。

2. 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思维导图其实是一种整理的艺术。就像家中的衣柜如果分门别类、井然有序,你总是有办法在出门前几分钟找到你需要的那件衣服。进入大脑的知识,也需要先做分类归档的动作,借此来减轻记忆力的负担。在语文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分类笔记能使学生更高效、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在《背影》预习课上,指导学生这样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




通过分类整理,学生很快就明晰了学习《背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地深入学习。

在两年的分类笔记学习中,课题组的老师明显感受到分类笔记给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高中背景下分类笔记的教学功能

1. 分类笔记有利于打通初高中教学的壁垒,实现初高中教学无缝对接。

长期受中考导向影响,海南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停留在读读写写上,没有较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这样教学的后果是,很多初中时期语文成绩比较好,甚至在中考中考高分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显得特别吃力,成绩滑坡。而经过分类笔记训练的学生即使学习高中课程也可以应对自如。因为分类笔记中的学习卡片法和思维导图法使得语文学习内容在横向、纵向上都已经深入到高中内容了。例如上文所说的《劝学》是高一的课文,是一体化实验班学生在九年级时的授课内容。重要的是在学习《劝学》时,学生并不停留在简单理解内容,记记疑难词词义,而是通过制作学习卡片的方式将词义、词性、文言句式等分类笔记,整理归纳,学习的内容和要求都已达到高中的要求。又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学习李白诗词时,为了全面理解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他的诗中充满豪气?之后又郁郁不得志?”他们需要把李白的生平整理成表格,之后绘制成“李白远游图”思维导图。为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要学习很多李白的诗词,这里面既有初中阶段的也有高中阶段的,所需要的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也已经是高中阶段的能力要求范畴。

分类笔记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内容、思维方式上都向高中延伸,实现了初高中教学的无缝对接。

2. 分类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分类笔记实施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的好处是必须记。课堂上要记笔记,听讲时必须得集中注意力,捕捉重要信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开小差的情况大幅减少。自然而然养成课堂专心听课,动手记笔记的好习惯。

此外,分类笔记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理解、分类、归纳、升华等思考过程,长期地训练,学生养成的思维习惯,将影响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除了能及时、分类记录下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疑惑、难点、重点及核心重要的东西之外,还能把分类整理的习惯带到生活中去,带来生活习惯的改变。原实验三(1)班的彭同学和原实验三(2)班的林同学刚入学时学习生活习惯非常差,他们课堂笔记随意记到课本的各个角落,字体大,又经常涂改,显得非常凌乱;他们的抽屉时常塞满各科课本、习题册、作业、报纸,乱成一团,各科课堂需要的相应教材、作业本等经常找不着。他们这种没逻辑,不懂得分类的学习、生活习惯令各科老师极为头痛。学习分类笔记一个学期后,他们学会把笔记分类记到卡片上,也渐渐把分类笔记的习惯迁移到整理书桌中,各种物品的摆放逐渐有序,学习变得主动起来,成绩也稳步上升。可见,分类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 分类笔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人的大脑是一个思维的器具,他是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元细胞之间存在着无法想象的复杂联系。为了使我们的大脑正常工作以及实现自己的思维潜能,人的大脑必需接受充分的营养、睡眠,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刺激。而丰富的、有挑战性的环境会把我们的大


脑打造成更加强大的思维器官,激发大脑思维的潜能。分类笔记通过在单位时间内要求完成的识记理解、分类归纳、提炼升华给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大脑营造了非常有挑战性的环境,长期训练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学生在决定思维导图的主要架构时,就需要运用敏锐的分类能力,找到相同点与相异点,再结合逻辑推理来做决定;有时还需要创意和逻辑兼具的思考方法,增加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加快思考的速度与灵活度。因此,分类笔记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实践证明,分类笔记对语文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一旦养成分类笔记的习惯,学习更加主动,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这种习惯终将化成一种良好的素质,这种素质将让学生受用一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8be3fe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