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

2023-02-13 17:2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角色》,欢迎阅读!
角色,教师

教师角色

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

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这一系列的转变对教师而言必定是痛苦,但唯有痛苦,才显改革的力度,才能加快前进的脚步。任何一种改革都是痛苦的,但是它的痛苦必会使人们在原地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这也许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意义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最大促动因素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学校这围成为师生带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在工业化大规模的封闭式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由于教师被局限于墙”内,成为知识的拥有者,承担着把人类的知识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的责任。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亲自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知识继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了。全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提供者教师的职责使指导和组织学生去跟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去获取知识、求解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使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还很不成熟,他们对信息目的的把握和自制力都是很差的,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式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 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经常从学校外面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角色行为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生产者和加工产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抛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从独白到对话 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 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 如何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对话者的角色呢?首先有赖于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建立弃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关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话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


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再次,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对话的展开提供操作的平台。也就是说,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以真实的、完整的人格亲临“现场”,以真诚的、开放的心态彼此对待。这一切,唯有教师放下“尊贵”的架子或身份,坦然面对来自学生的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有可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这一改变。 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

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因为: 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生已经能从课堂之外,不依赖于老师而获得知识。课堂之外的各种媒体传递的通道,使学生获取信息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老师。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坚持一言堂的权威阐述,会打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应从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朋友,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独裁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良好组织者。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变化,会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保持愉悦的状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 1.终身学习者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

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增长的现象,已经使“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了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从“。变成了“持续的学习”。信息时代的到来,还孕育了学习型社会。组成这样的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学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教师无论在家里作为父母,在社区作为公民,在学校作为教师,都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 “终身教育”从29 世纪中期萌生以来,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以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终身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在当今世界,不管你愿不愿意,的一生都要在不停的学习中度过,做为教育者的教师,更需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学科素养,紧跟时代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2.合作者 (1)与其它教师的合作 教师的一大特点,式单兵作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堂里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和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同他人合作,同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与家长的合作 长久以来家长和教师之间似乎都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无论家长身居何职,好像没有不怕老师的;另外,一部分师德低下的教师,违背师德规范,造成可家长何老师表面上的和谐,实际上的对立冲突。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与家长合作,要争取家长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的问题。教育是一项与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研究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高度统一的教育体制,使长期以来教师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现在,课程设置已从中央集权改为中央、地方于学校三级分权,这样的变革赋予了教师“课程研制者”的印象。在传统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我教了什么”、“我是如何去教的”、“这样的教是否达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b9491dfad6195f312ba6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