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

2024-03-15 09:1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欢迎阅读!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评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



纵观此三人,都曾是热血男儿,都自以为是,都想改天换地,都是使命感很强的人。具体到个人,也有区别:

孙中山是学者型,学贯中西,著书立说,能说会道。孙中山通过研究,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阶级合作而不是阶级斗争,中国是大穷与小穷的区分,主张先知觉后知,耕者有其田,国家通过收买而不是剥夺促进社会公平。

蒋介石是军人型,一本正经,讲究风纪,不擅言辞。从其日记中看出,蒋很注重修身,例如年轻时曾拼命克制内心好色的冲动。蒋介石有言论无思想,旗帜是三民主义,晚年高唱文化复兴,一直在传统中找营养,宣扬“四德八维”,不大为五四洗礼后的青年所喜。蒋介石也不大为穷人所喜,他看不起底层群氓,距离感。毛泽东是农民型,不修边幅,随心所欲,工于谋略。

毛泽东是把列宁主义的精髓结合于中国最好的中国人,崇尚阶级斗争,研究阶级战争,同情弱者,看不得人压迫人,尤其是强者压迫弱者,喜欢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同时,又具有浪漫情怀,只争朝夕,其书法狂放不羁,其诗词豪气干云。三人的类型,很容易判断,就看各人说话的腔调,行事的作风,以及左右围着转的都是些什么人。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近现代经过的,是一场涤荡千百年污泥浊水的深刻革命! 它不是象孙中山仅仅是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也不象蒋界石统一中华,安内攘外;从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实际社会的内在需求来看:确实需要将造成中国积贫积弱的不合理的根源,来一个彻底的推翻。即:——推翻《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振奋多数国人的奋发精神。这个过程,是由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又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农民起义,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方式的土地革命完成的。所以它更加彻底、范围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 从领导这场革命的个人素质看:—— 孙中山有这样的境界、胸怀;但站立的“根基”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能力也稍显弱些! 蒋介石有这样的境界,但胸怀稍窄;站立的“根基”更加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能力足够! 毛泽东有这样的境界、胸怀;站立的“根基”决定了它的彻底性;能力也最有霸气!另外,毛泽东的知识结构是最接地气的。

孙中山的革命实际上是“假”革命,缺乏充足的准备,缺乏革命的研究,也轻视军事过程,表现出来的自然是一次次急躁的冒险。因为屡不成功,只好继续革命,直至一生都在革命。辛亥之士大牺牲精神丝毫不比后来的共产党人差,他们多具有孙中山同样的气质,都把自己当成了兵,不能做细致的宣传鼓动,召更多人起来革命。从孙中山的著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孙中山的专注在建设,在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因此,与其说孙中山是革命家,不如说是思想家、建设设计师。

蒋介石呢,属于辛亥之士之一,同样是刚劲有余,机动不足。北伐中期,排

除了共产党人,失去工农支持,死打硬拼之外,就是纵横捭阖,招降纳叛,以至分分合合,产生的后遗症一直到大陆终局。抵抗日本侵略时,动不动就是会战,而且非常在意国际观感。全民族抗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政治上,几次被拱下台。党内有许多老资格者,体制内规定的工作方法又不太能让他放手公开地整合,有时候就来霸王硬上弓,如三十年代与胡汉民争议,本来是有理的,


却诱骗软禁了胡汉民,坐实了独裁者面目,激起了强烈反弹,如不是民族大义,还真是不好收拾。当然,蒋介石的失败关键是军事上的失败,军事上的失败关键是情报上的失败。这里,蒋介石的姻亲也帮了倒忙,孔、宋固然是人才,但也是商人,近水楼台,权钱关系谁能分得清?

三人中,只有毛泽东配称农民的儿子。毛泽东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得何其好啊。在农村包括山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避实击虚,打富济贫,在落后经济状况下行使平均主义,获得方便、经济与效力的统一,并且把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中国式的农民起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果说国民党与农民是油水关系,浮在上面,共产党与农民则是鱼水关系,容身其中,汲取养料,并披上厚实的保护层。正如林彪在东北时说,不搞土地革命,就死无葬身之地。毛泽东经过延安整风,实现了党政军民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打败国民党集团的钢铁般力量。其中,武装力量是核心,其他条件、优势都是通过武装力量起作用的。毛泽东也认为,新中国就是人民解放军。总述三人的革命方式,一个是摇,一个是砍,一个是刨。力度如何,不言自明。不过,由于首先诉诸革命的暴力,土壤的改良就顾不及了,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中国总是遭受落后意识的制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d3ec3b312b3169a451a4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