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

2022-12-22 23: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欢迎阅读!
季羡林,读后感,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卫星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不但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内部矛盾的心情,为了基本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一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会清楚什么是不想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着作等身,国家财政部长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虑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么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议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所画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专利坐于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那些,“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可以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感悟意义与实用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


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季老先生确实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某种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一生有一个恰到好处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想不到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所说所称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紧紧抓住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完美主义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总理曾对季老说道:“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就是一切和谐基础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深处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研磨人生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能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翁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儒雅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间,就走进老人的图画,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正直。也许有人还在以“真话不讲全”为由苛求季老,其实季老是不惮讲真话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e4346a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