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诗

2022-05-25 13: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由体诗》,欢迎阅读!
自由体

自由体诗

现代中国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内容的革命性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诗歌的形式也从中国旧体诗的僵硬格律中获得解放。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这就是新文学\动中最初出现的自由诗的雏型。因此﹐虽称自由诗为一种形式﹐但它又并无特定的诗形﹐而是这一类自由体诗的统称。五四前夕起﹐一些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即对自由诗作了尝试和探索﹐胡适等为使新诗摆脱旧诗词格律的影响﹐进行了艰苦的努力。正从内容形式冲破旧诗的樊篱﹐而表现出彻底叛逆精神的﹐是郭沫若创作的女神﹐这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自由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的明显影响﹐如美国惠特曼的诗风对郭沫若等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印度泰戈尔等的诗情也为不少人所接受。朱自清将五四以後第一个10年的诗作分为自由诗﹑格律诗﹑象征诗三派﹐对自由诗作了充分的论述和肯定。自由诗在抗战时期因艾青﹑田间等的提倡﹐得到极大的繁荣。青关于诗的散文美的主张﹐使自由诗的存在进一步得到了理论的解释。把诗从沉寂的书斋里﹐从肃穆的讲坛上呼唤出来﹐让它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中接受磨练﹐用朴素﹑自然﹑明朗的真诚的声音为人民的今天和明天歌唱﹕这便是中国自由诗的战斗传统。”(绿原《白色花序》)



《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惠特曼从小热爱民主和自由,他只读过五六年书,十几岁就外出谋生。他当过排字工人、木工、泥水匠、农村教师和编辑等。惠特曼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著。他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写诗,于1855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一版。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说:记着,这本书是我从1838年至1853年间在布鲁克林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其中吸进了千百万个人和十五年的生活;那种亲密,那种热烈,那种陶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诗人站在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讴歌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

《草叶集》中对大自然、对自我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

《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族。

自我是《草叶集》中反复渲染,反复歌咏的一大主题。诗人在强调自我、相信自己在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自我进行了无以复加的赞颂,把它刻画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但诗人


笔下的这个自我,不同于欧洲浪漫主义传统中那种感伤纤弱、自怨自艾的自我,而是一个强健有力,甚至有些粗鲁的自我: 我,惠特曼,一个美国人,一个粗鲁汉,一个世界,纵情声色……饥餐,渴饮,传种接代(《自我之歌》

惠特曼简介:

惠特曼 (1819-1892)美国诗人,1810531日,华尔脱·惠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经济拮据,他只读过几年小学,11岁就辍学了。惠特曼做过勤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记者、编辑等。

惠特曼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少年时代,他多次聆听了他家常客托马斯·潘恩的谈话,后者激进的民主倾向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给他留下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潘恩式的民主斗士。成年以后,适逢超验主义运动兴起,他为爱默生的学说所迷醉,更加热爱大自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强化了自己的民主立场。

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短诗,同时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1842年他担任《纽约曙光》报的编辑。1846年初,他又担任《布洛克林每日鹰报》的编辑,因在该报发表反对奴隶制度的文章,于18481月被解职。后来还担任过《自由民》报的主编,终因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

1850年开始,惠特曼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作木匠和建筑师,一方面展开了他的旺盛的诗歌创作活动,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南北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林肯解放黑奴的主张,并亲身参加战斗。抒发了自己追求民主进步的理想。内战期间,诗人自动到纽约百汇医院作看护,后来又在华盛顿的军医院里服务。1873年,惠特曼不幸得半身不遂之症,迁居新泽西州卡姆登养病,于1892年病重去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21b5b8c77da26925c5b0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