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书的反思

2022-03-28 04: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读书的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读书

对“读书”的反思

读书是一种爱好,读书也是一场修行,读书带给人的益处太多太多。且不谈读书改变命运、书是人类进步阶梯之类的高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读书”这句话还是在理的。有的人走出校门就停止了学习,知识慢慢陈旧,水平慢慢退化,进步的空间与发展的机遇也就相对较小了;有的人虽无高等学历,非名校出身,却一生好学不倦,人生的际遇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从梁启超、沈从文、钱穆、辜鸿铭、陈独秀等名人的身上可以印证。读书不是学生阶段的事,而是一辈子的大事。

当然,好读勤学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为大师,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但不可否认,阅读除了会为改变人生提供基础与机遇之外,还可以改变许多东西,譬如改变人的气质内涵、改变人的礼仪修养、改变人的气度雅量,改变人的认识认知,改变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在排解社会道德阴霾、尽人性陋习方面,读书更有着开窍益脑的独特功能。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韩国人均每年读书11本,法国人均每年读书20本,日本人均每年读书40本,而我国人均每年的读书量是4.3本。我国是个文化大国,也是出版大国,我们更要倡导更多的人热爱读书。

当前社会,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的陋习时有发生,这既有制度规范不够的外因,也有自身素养不足的内因,虽然不能说文明程度的低下与读书多少有必然联系,但读书少导致认知浅,读书少导致人们对文明素养的追求同步减少,对不文明陋习自控能力下降,习以为常,不以为耻,就是因为精神追求的层次还不够高。书能养心,读书明理,让读书改变我们的是非观。路见跌倒老人没人扶,路遇不平之事不敢吼,目睹非法行为而不检举,耳闻公愤之实而一哂了之,什么是道义良知,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忠肝义胆,什么是与人为善,有不少人都需要补上一这课。很有必要通过读书来改变我们的是非观,通过读书来唤醒沉睡的责任感,让更多的人成为一个正义正气、敢作敢当、忠孝仁义、嫉恶如仇的内心充满阳光的人。


当今食品安全隐患重重、消费陷阱层出不穷、奢侈浪费屡禁不止、人际信任触及底线、社会公平备受挑战„„这一切,源于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源于一些传统美德的缺失,读书不一定能完全改变现状,但读书能够“修缮”我们的心灵,能够使人重新认知自己的灵魂,使人自我谴责与自我反省。读书,有利于补上心灵反思、自我约束的文明新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67a54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