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2023-01-07 03:36: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记中引用的作用》,欢迎阅读!
传记,引用,作用

高级中学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引用”专题



【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切入角度:

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例题引路:

1.文中大量引用了苏轼的诗词文章,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大量的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首先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因为苏轼是大文豪,符合传主身份。

其次: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他在黄州期间过着被监视的生活,表面好像很潇洒,饮酒夜游,赋诗作文。实际上是以自嘲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同时夜游表现了他旷达的性格。

其三: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如引用苏轼的的一篇随笔,令人发笑、深思。

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的作用首先要回答引用传主的话的作用,然后回答引用他人的话的作用,最后综合起来的共同作用

引用传主的话

1、直接展示了传主的……精神,丰富传主形象。 2、丰富作品内容,增强可读性。 3、验证作者观点。 4、增加作品语言特色 引用他人的话

1、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2、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

3、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练习: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3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贝多芬18105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12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来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贝多芬远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亲自到我们身旁来安慰我们。

1


高级中学

B.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对于这一点,申德勒、格里尔巴策和舒曼都有相关评论。

C.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正如《英雄交响乐》、《第五交响乐》和《第九交响乐》所展示的一样,然而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D.自1810年后,贝多芬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清楚的思想变得模糊了,乐思也完全消失了,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这说明贝多芬彻底绝望了。

E.贝多芬的不朽不仅在于他的音乐作品,还在于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赠给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人生的激励。

12.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6)

13.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

14.作者说贝多芬“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数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

作者:陈九威 朱俊峰

他,入学考试重考了五次,大学差点毕不了业,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

也是他,提出了课本上的“共轭矩阵”,解出了人类一千多年来解不出的“五次方程式的通解”,证明出了自然对数的“超越数性质”。

埃尔米特从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找老师辩论,他尤其痛恨数学考试。埃尔米特花了许多时间去看牛顿、高斯等数学大师的原著,他认为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 埃尔米特的表现让父母忧心,为了让他把书念好,父亲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因为拥有超人的数学天分,他无法把自己塞入数学教育的牢笼,但是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愿,他又必须每天面对那些细微繁琐的计算,以致痛苦不堪。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恶梦。这位孝顺的天才,似乎注定终生都要自我折磨。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入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他从18岁开始参加,考到第五次才得以勉强通过。其间,在几乎要放弃时,他遇到一位名叫李察的数学老师。李察对埃尔米特说:“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以来的第二位数学天才。”(拉格朗日被称为数学界的“贝多芬”,他所作的求根近似解被誉为“数学之诗”。)但是埃尔米特光有天分还不够,李察老师说:“你需要坚持完成学业,才不会被你认为垃圾的传统教育牺牲掉。”因此,他一次又一次落榜,却坚持继续应试。 埃尔米特进入技术学院读了一年以后,法国教育当局忽然下一道命令:肢障者不得进入科学系。由于埃尔米特出生后右脚残障,需扶拐杖行走,他只好转到文学系。文学系里的数学已经容易很多了,结果他的数学还是不及格。有趣的是,与此同时,他在法国的数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引起了数学界的震惊。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就发现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众多一数学家埋首苦思四次方程以上到n次方的解法,始终不得其解。没想到数百年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一个数学常考不及格的学生,竟然提出正确的解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开创性数学天才,直到24岁时,才以及格边缘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由于不会应付考试,埃尔米特无法继续升学,他只好找一所学校做个批改学生作业的助教。这份助教工作,他做了将近25年,就在这25年中,他发表了关于“代数连分数理论”“函数论”“方程论”等方面的论文,名满天下,数学才能远远超过当时所有大学的数学教授。

埃尔米特不愤世嫉俗并能坦然前行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妻子的了解与同心。埃尔米特的妻子是他大学好友勃特伦的妹妹,她无怨无悔地跟随这个不会考试的天才丈夫,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二是有人真正地欣赏他,不因他外表的残疾与没有耀人的学位而轻视他。欣赏他的人后来也都在数学界享有盛名。而来自真正行家的惺惺相惜,比考试得高分的那点荣耀,更能支持一个“失败者”一路走下去。埃尔米特在49岁时,巴黎大学才请他去担任教授。此后的25年,几乎整个法国的大数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我们无从得知他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没有考试。

美国加州理工学数学系的教授贝尔在对历史上的数学伟人进行回顾时,这样描述他:“在历史上的数学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讥诮,讲话愈多嘲讽。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埃尔米特,他拥有真正完美的人格。”

1.埃尔米特的一生中有哪些不可思议之处,请分条概述。 4分)

2.埃尔米特为什么会成功?(5分)

3.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4.对于问题学生,老师们常常谈之色变,同学们也会敬而远之,家长也会为之担忧。而像埃尔米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贝尔教授看来,他却有着 “完美的人格”,成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7d2391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