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评课稿 实小郑萍

2022-12-13 17: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同体评课稿 实小郑萍》,欢迎阅读!
小郑,共同体

共同体听课体会

肥城市实验小学 郑萍

今天下午听了徐老师的《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赵老师的《因数和倍数》两节课,受益匪浅。从这两节课上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环节都是建立在深度把握教材体系和学情的基础上,每个环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上得朴实,朴实中彰显深刻。下面我先谈一谈自己对徐老师这节课的感受:

1徐老师教态沉稳,语言精练,注重语言过度,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徐老师张口就来,可见老师平时注重语言积累,这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学习的。

2、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徐老师时刻关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比如,学习了例题订正答案时,徐老师发现学生做题不规范,没有写单位及答语,老师及时出示并纠正。再如学习了中括号之后,教师先展示最后结果出错的答案,提醒学生做题要细心,接着出示另一个学生的规范做法,给学生正确的引领。

3、教师不再手把手的教,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当学生分析例题之后,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之后,教师用课件出示两种答案,让学生自主订正。

建议:情境图中例题的两种运算顺序,要结合题意做足做透。 接下来再谈一谈对赵老师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1、为学生设计了“接受、领会、模仿、理解”的学习过程。 课始赵老师创设了12人表演球操,如果每行人同样多,可以怎样排


队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想一想再画一画,提要求要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排法,为后面说一说做好铺垫。先让学生结合2×6=12介绍:212的因数,122的倍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根据1×12=123×4=12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在迁移中进一步认识因数、倍数的意义。再通过5是因数可以吗这样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上升的更高的层次,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a×b=c,为因数倍数概念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寻找共性。

因数和倍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赵老师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3、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将完美数纳入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厚重、数学的魅力。

建议:在总结了找3的倍数的方法之后,是不是应该让学生练习有序的找出4的倍数,接下来再总结一个数倍数的特征,这样会不会更好。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堂总会出现你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正是有了这种遗憾,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在学习中储存知识、积累经验,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把遗憾降到最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86fac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