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花溪谷采风,遇见同行者 读后感随笔

2023-02-19 09: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花溪谷采风,遇见同行者 读后感随笔》,欢迎阅读!
同行者,溪谷,读后感,采风,随笔



花溪谷采风,遇见同行者

104号上午,我第一次作为太行文学工作站的成员参加了银河悦读中文网太行文学工作站组织的花溪谷采风活动。 花溪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虽然这个景区尚处于开发阶段,但是名头不小,一进景区“太行花溪谷”五个字就是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的墨宝。循台阶攀援而上,但见群山巍峨,巉岩峭壁,鬼斧神工如刀砍斧削。潺潺流水自高处直泻而下,形成瀑布,飞珠溅玉。景区内森林蓊郁,植被很好。大自然的美,同行者中文笔华瞻胜我者多矣,我不便再饶舌,何况此行的遇见我更寄予厚望的是能够遇见更多热爱文字的同行者,能够遇见写作上的前辈,并能与他们近距离交流,能聆听他们的指导。 乘旅游大巴来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坐上车的。就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旁坐下。我的旁边坐着三中的韩老师。因为同是语文老师,参加教研活动,去市里开会,经常遇到,所以跟她寒暄比较多。董老师问我身边那个长者。你姓董吗?我也没在意,下车的时候我问他,你也在某个地方教学吗?他说他在工商局,我忽然若有所悟,仔细端详他的面目。“这不就是将沙河古村落王垴村写上《人民日报》的作协主席,文学前辈董竹林老师吗”。我一时惊讶无言,暗怪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了。遗憾的是,也怪我口讷,一路上坐在作家协会主席的面前,文学写作却没有一句话请教。

中午我们吃饭的地方,可以凸显出主办者小月老师等人的细




巧精致。那是沙河籍著名作家杨献平先生的老家。中午吃的是沙河的大锅菜,主食有馒头,油条,烧饼。我是一个对肉菜不很感冒的人。但看到山里人的诚挚热情。我真不好意思给人家剩下,连吃两碗,都是一干二净。

吃完饭之后,在杨献平先生当年婚房前的空地上,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沙龙活动。站长小月老师和我的老同学海纳百川,把那个婚房布置得精致文雅,音乐里放着《云水禅心》动听悦耳。一些音响设备都是很专业的。参会人员每个人都拿起话筒向大家介绍自己网名的由来,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对写作的看法。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董老师关于写作的个人见解。“写作可以让人一个人的时候不寂寞。”李军兴老师作为领导,公务之余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对于写作的看法也是高屋建瓴,卓尔不群。他谈到了写作的长短雅俗深浅。不愧是河大的哲学高材生。谈的既辩证而又结合自己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联赵主席谈到要写长作品,要写大作品,只有长篇作品才能有容量,才能体现作者文化底蕴,才能谈得上深厚。前辈言之凿凿,我等后辈深感责任重大。

介绍完出来,我跟在董主席的后面。不苟言谈的他又一次说。“写作经验虽然各谈各的,但是不写还是不行,不写你怎么知道写作中的框框道道呢”,我以为这是至理名言。就拿我来说,从学校毕业之后也没有向名师学过。无非是在网上看人家文章,相交流,关键还是自己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始终没有放弃挚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8abf7f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