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诗歌研究

2022-04-20 03: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顾况诗歌研究》,欢迎阅读!
诗歌,研究,顾况

顾况诗歌研究

顾况是生活在盛中唐之间的一位重要诗人 , 但当前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还不够 全面, 本文尝试做一些弥补的工作。全文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章: 顾况生平及其诗集整理。第一节 : 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 在当今学术界对顾况生平研究的根底上 , 就其生卒年、籍贯、居所、子女人 数等几个问题进行进一步考辨。以顾况的诗歌以及各种史料笔记的记载为依据 , 对现有研究结论进行辨析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 一、不赞同赵昌平先生定顾况生于 开元十五 (727), 卒于元和十五年 (820), 以寿九十四卒之说。

同时也质疑傅璇琮先生认为顾况之卒当在宪宗元和元年 (806) 前后的结论。 本文认为其生年当为开元二十五年 (737), 较之现有结论推迟了十年 , 卒年不详 ; 二、顾况的本贯当为苏州 ,而非傅璇琮先生认定的润州丹阳 ; 三、考证了顾况在 安和苏州的居所 ,认为顾况贬饶州期间常往苏州 , 居于辟疆园。

史料所载?赠顾况诗?一诗中的郡守“苏州刺史〞 , 可能是韦应物 , 而韦应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一诗所称之“辟强〞当为顾况 ; 四、考证顾况的子女人 至少五人 , 并认为顾况归隐后作?悼稚??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二诗怀 念从真,而顾况于七十岁时痛失爱子 ,此子年十七,与名从真者非一人 ,对赵昌平 先生认定的从真乃年十七岁之子的说法提出商榷。第二节 : 关于顾况诗集整理。

包括?全唐诗•顾况集?的整理和重出互见诗 ()辨证。?全唐诗?收顾况 歌四卷共 236 ,断句 6 那么。

本文借鉴前贤取得之成果 , 结合?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等相关资料 , 经考辨得出以下结论 :?全唐诗?顾集中的?春游曲?二首当删汰 , 加上后来的补 遗、续补遗等诗 11 首、断句 4 那么, 那么迄今为止顾况诗歌总数当为 245 , 断句为


10那么。第三节 :其他假设干问题考辨

一、顾况诗中人物考。据有关史料考证出顾况?赠李山人还玉溪?一诗所指 的李山人当为李泌 ; 二、白居易谒顾况考。

结合白居易文以及 ?郡斋宴集?的相关诗篇 ,联系相关人物的活动 ,得出白居 易谒顾况事乃信史 , 时间当在贞元五年 (789), 地点当在苏州而非长安的结论。第 二章: 顾况的思想个性研究。

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 , 通过对顾况诗文以及交游等分析 , 得出顾况乃典型的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人的结论。 本文认为 ,由于从小接受佛道思想的熏陶 , 中年 崇奉道家学术思想的李泌、 柳浑相交,晚年接受道箓成为道教徒 , 再加上传统儒学 的影响, 顾况的思想是极其曲折而复杂的。

本文认为顾况不仅能以释家思想寻求解脱 , 亦喜好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方术 , 其思想是释道合流的。而早年的顾况有着传统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

在诗文创作中 ,他主张儒家的诗教观 , 有着关注现实人生 ,同情百姓疾苦的 统儒家的“兼济〞情怀。第三章 : 顾况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一、宏观分析顾况所处之时代与诗坛环境。二、对顾况的寄赠酬唱送别诗、 悼亡诗、歌行、乐府以及山水咏怀思归诗等不同题材样式的作品进行分类评析 , 以便恢复顾况诗歌的整体面貌 , 将一些前辈学者没有触及到的 , 或是解读不够深 刻全面的重要作品重新展现 , 分析总结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顾况诗歌对中 诗坛的影响。

本文认为, 顾况的诗歌既有盛唐馀韵 , 又有鲜明个性特征 , 具有承上启下之 对中唐诗坛造成了最为直接的影响。 正文后所附附录一 ?顾况年表? 为独立的部


由于缺乏足够的材料 , 目前学界还没有出现关于顾况的年, 因此笔者尝试 将顾况可考事迹进行了编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95d12c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