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化常识梳理

2022-07-30 08: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上文化常识梳理》,欢迎阅读!
梳理,常识,文化

七上文化常识梳理

一、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敬辞类

1、令: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2、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赠:指对方赠(财物等)

3、垂: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4、赐:有求于人的敬辞。如赐教,即请别人指教;赐复,即请别人答复。 5、高: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友人的敬称;高邻:称呼邻居,古代人们对邻居的敬称。

6、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7、奉: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

8、其他:此外还有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旧时套语。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接受自己的意见;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称对方,等等。 (二)谦辞类:

1、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

2、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3、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4、愚: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5、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6、敝: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7、鄙: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8、其他:此外还有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谦辞,指教;见谅:表示请人谅解。

二、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总角:幼年泛称。

6、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8、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1、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蔠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3、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4、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5、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6、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7、而立:三十岁。 18、不惑:四十岁。

19、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鼠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21、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22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3、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24、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二、古代的自我称谓。

可以直译为“我”的有:吾、 余、予、其、之、某、窃、区区、不才、在下、小可、鄙人。

此外,根据社会地位、职位、职务、身份等,还有其他常见的自我称呼,例如: 帝王自称:朕、孤、孤王、寡人、不谷;

臣子自称: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将、下官、奴才、小的; 老人自称:老朽(男子)、老身(女子); 和尚自称:贫僧(男子)、贫尼(女子);


四、关于“子”的称谓

(1)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2)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4)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五、关于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ì )或谥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982312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