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散曲与宋词的艺术差异(一)

2022-04-24 04: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散曲与宋词的艺术差异(一)》,欢迎阅读!
散曲,宋词,差异,艺术

试论散曲与宋词的艺术差异()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中,散曲和词的关系最密切,体制也最接近,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歌曲,都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但散曲又是与词风格迥异的新诗体并自有其审美特性:俏。俏固然指俊俏畅快,而更是指俏皮滑稽。散曲正是以滑稽与游戏笔墨为其传统的。在元曲俏皮的笑脸背后更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内涵,掩饰着读书人心底的悲哀,反映出在强权迫压下的心理变态,因而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胎记。 关键词]元代散曲;宋词;诗体嬗变 从唐诗发展到宋词,又到元曲,虽然反映了诗体嬗变的历程,甚至有视之为诗体递次解放者,但是,不论词抑或曲,都不曾得到有如诗那样的充分发展,这一文学史上的遗憾早已为前贤所道破。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前言》中便指出:词出诗外,源头虽若滥觞,本亦有发展为长江大河的可能,像诗一样的浩翰,而自《花间》以后,大都类似清溪曲涧,虽未尝没有曲折幽雅的小景动人流连,而壮阔的波涛终感其不足。词的发展中间,尽管也曾出现过苏、辛那样的大家翘楚,振起雄风,然而,作为词坛总的气脉,总是囿于花前月下,太多阴柔之美而太少阳刚之气。这固然反映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卵翼下的文人难得做出大文章的普遍心态,但因此内容得不到更广阔的开拓、形式得不到更充分的利用,也就成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定格。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也就这样形成并延续了下来。 一、曲为词余”?

元代的曲,又被称作乐府,或北乐府,包括剧曲和散曲。不过,剧曲并不属于抒情性文学而是戏剧剧本,且已有了元杂剧的专称,就不在本文谈论之内。从音乐意义来说,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文学意义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在以前的文艺类型中,散曲和词的关系最密切,体制也最接近,都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据王国维统计,元曲曲牌出于唐宋词牌的有七十五种之多。所以,有人把散曲叫做词余。但散曲和词的差别又是很大的。因此,说及散曲的兴起,首先要考虑的是词的情况。词原来也是民间的歌曲,发展成为文人文学的样式以后,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如前所述,宋词主要有两种路数。一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写得自由奔放,音律上不很讲究,这一路实际是朝着脱离音乐而成为书面文学的方向发展;另一路则保持委婉的抒情风格,在音律和修辞上精益求精,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诸人手中,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非一般人所能染指,当然也不合适于民间的演唱。到了元代,由于不能适应音乐的变更,词基本上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单纯的书面文学创作。 而与此同时,民间对娱乐歌曲的需要并没有中止,在宋代,实际上仍有许多俗谣俚曲在流传。而民间文艺的特点,就是能够顺应各种变化,没有什么坚定不移的原则。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人,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在北曲酝酿成熟的过程中,金代的说唱艺术诸宫调对于音乐的整理定型和文字表达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后,这种随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并由于文人的参与而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学样式。现存最早的可以正式称为散曲的文人作品出于金末名诗人元好问之手。到了元代,众多的文人加入进来,于是形成散曲的繁盛。世称唐诗、宋词、元曲,词为诗余,曲为词余,作为抒情言志的文学手段,只有散曲才与诗、词一脉相承。

散曲兴起于金末。金亡之后,蒙古大军统治了北中国,散曲以其语体化的通俗直白的鲜明特色,更深得落魄文人的青睐,一时间名家辈出,佳什纷呈,显示了这一诗坛奇葩的勃勃生机。它犹如一支彩笔,或大写意或小工笔,多角度、多层次地勾勒描摹出一代读书人沉抑下僚、志不获展的愤懑心态。今天看来,它相对地缺少正面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但是,表现形式的解放和抒发情绪的强烈,它所达到的韵文发展史上的新的高峰,又是毋庸置疑的。而这又


几乎形成了散曲成就的定格。宋、金而后,随着散曲作家活动中心的南移,接受南宋词风的影响,曲而趋于词,俗而趋于雅,复成倾向。试读晚期一些名家的散曲之作,不用衬字,依谱填曲,已经与词难于分辨了。于是,对散曲这一新诗体来说,解放变成了束缚,发展变成了回归,重新钻入艺术的死胡同,以致出现今日度曲更难于填词这样的在韵文发展史上极不正常的现象。 当然,散曲在后期的一定程度上的停滞丝毫不影响其前期所取得的成就的光辉。元人散曲的成就不在后期向词的回归,而恰恰在于前期从词的格套束缚中挣脱出来、最终形成与词全然不同的新诗体。这有代表性的新诗体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于以往诗体的审美特性? 二、曲:俊俏畅快,俏皮滑稽

相对诗来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这是李清照的话,指的是在取材、情致、出语、铺叙等方面,词都不同于诗,且为人所未道。同样,相对词来说,曲也别是一家,举凡上述一些方面也都应与词有所区别。钟嗣成在《录鬼簿序》中也说过这样的话: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话中虽另有寄托,然而他所强调的,那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气的元代曲家的作品有着与传统诗词完全不同的品位,则又是明白无误的。

仅从格律上看,曲虽与词均为长短句,但于格式之外可以加衬字,韵脚可以平仄通押,又不避重字重韵,更近于宽泛灵活的口语,与词的区别是明显的。散曲的语言风格,与词更有明显的不同。词也有写得通俗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精雅;散曲也有写得精雅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通俗。分析起来,散曲的用语写法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哟”√“咳呀之类的语气词。这正如凌蒙初《谭曲杂札》所说的方言常语,沓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二是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之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炼含蓄方面不太讲究。在诗词中很常见的省略语法关系而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与句之间跳脱联接的写法,在散曲中比较少见。三是散曲(尤其是前期作品)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活动着的情绪。不仅套数,小令也是如此。这种写法带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比诗词更显得生动。

上述格律形式和语言风格的特点,形成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使得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这样,一首散曲的涵量会比较小,欣赏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对诗意加以再创造的余地也比较小,但它在宣泄情感和娱乐方面的功能却加强了。这是由通俗文学的性质决定的。市民阶层对文艺的要求主要是在于娱乐性,以闲暇的消遣和情绪的宣泄来消解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紧张。以一首无名氏的《塞鸿秋·村夫饮》为例,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特征: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d215e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