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2022-04-16 21:2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欢迎阅读!
认清,谣言,危害,社会,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作者:张贺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8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給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給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給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2011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网络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給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200910月,在某网站上出现一篇所谓的自述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讲述自己在北京卖淫的经历。其中最骇人听闻的猛料是她已感染艾滋病。随后,此人继续发文整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触者通讯录。该文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论坛上转载、评论。一时间,艾滋女三个字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搜索词。

但经警方调查,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是杨某针对受害人的恶意诽谤,整个事件中,那些看似可信的所谓自述通讯录照片全是伪造的。

虽然事件最终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之蒙羞。在传播过程中,似乎大多数网友都沉浸在道德优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却极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实,也极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转发和评论中,当事人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谣言,危害是最为广泛的。这类谣言从根本上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影响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北京市公交系统的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因贪污腐败被抓。虽然相关部门及时澄清,消除了谣言,但这则谣言把全国劳模腐败分子相联系,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的信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155e2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