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

2023-01-24 20:3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欢迎阅读!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局部,表达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煽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根底,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局部,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局部,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078f3c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