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诗解析

2022-05-04 10: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山水诗解析》,欢迎阅读!
中国,山水,解析,传统

【中国传统山水诗解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

大全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中国的山水诗,其有意,谓其有写景诗的诗意,但未必都有境。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李白着重于山水的画意和神韵,他的一首首山水诗便是一副副别有意境的山水画。

一、李白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二、李白山水的漫游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

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

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三、李白山水诗意境的解析

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高远阔大,艺术表现由白描的形似趋向神似,如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山水图景。李白的山水诗多从山水的整体的气势上来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而着意在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上来张扬山水气势的变化以达到抒怀胸襟的效果。因此李白诗里的山水形象也从纤巧变为雄奇,从观赏山水形态变为表现诗人的心灵。李白善于把山水形态和自己的情绪互相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和心之间有着微妙的互动和呼应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4e8540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