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掸子 汪涵(有删改)

2022-03-27 13:43: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鸡毛掸子 汪涵(有删改)》,欢迎阅读!
鸡毛掸子,删改,汪涵

鸡毛掸子 汪涵

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病恹恹的我喜欢透过玻璃窗向外发呆。母亲下班回来总是用鸡毛掸子打扫灰尘,她一边打扫一边就说:“建刚,你还是躺下吧,不然你爸爸回来又要说你。我舍不得躺下,舍不得外面的光景。除了盼望邻家女孩背着书包一跳一跳地回来,我还喜欢看路过的黄狗。

母亲总是安详地收起我桌子上凌乱的印章,还有到处乱摆的作业本和课外书,她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桌子上的灰尘,动作优雅沉静。我好几次发誓要是将来学会油画的话,肯定将母亲这劳动的样子画下来。再后来读到那句著名的禅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才意识到,我母亲使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充满了禅定的味道。 无论现实条件是多么的糟糕,她总是让我们活得从容。那个鸡毛掸子被她放在柜子上,竟然还有了些装饰的意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简朴生活中,鸡毛掸子算是个华丽的家什,母亲总是把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上面缤纷的公鸡羽毛因此有了些炫耀的味道。

但父亲对我来说,像竖立的一道墙,很多时候有点生硬。那个鸡毛掸子在他手里立马变得面目狰狞,如同一只血脉贲张的公鸡。然而他还是舍不得打我,又会把鸡毛掸子放回它应该在的地方。

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平房,有的人家会在门外放几个腌菜坛子,做榨菜、辣椒、萝卜之类。有一次,我们几个小朋友打赌,说能不能在这腌菜坛子里放个鞭炮,也许坛子就会像鱼雷一样炸开。果真有一个胆大的,把一个鞭炮点燃了扔进去,我们马上四散而逃,背后传来砰的一声闷响。

因为我过往的斑斑劣迹,父亲本能地把账算到我的头上。他拿起鸡毛掸子,让我背过身去,一直打到气喘吁吁,问是不是我点的,我说不是。他又打,一直打到我的头上来,直到鸡毛掸子变成了竹棍,鸡毛掉得满地都是。母亲吓得靠着门,一直在喊:“莫打,莫打,莫让建刚明天上不得课。”我满身火烧火痛地睡着了,迷迷糊糊到黎明,被人摇醒了,睁开眼睛一看,父亲居然就坐在我的床边,那晚他可能根本没有睡着。他摸了下我的头,问:“真的不是你?”我无力地点了下头,他就叹了口气,坐在我的桌子边上说:“人家都说看见是你最后跑开的,所以鞭炮是你点的。其实,我晚上想了好久,也许真不是你点的。”父亲说完沉默了好久,我也没有什么想说的。

第二天我们顶着清晨的薄雾,一路走向学校。父亲走得像个移动的雕塑,他不知道该和我说什么。在学校的门口,我头也不回地和他说了声再见,然后自己就进去了。当然,我知道他并没有马上走,他一定还站在那里,或许一直看我走进二楼的教室。

有一回学校搞活动,要求我们穿白衣蓝裤白网鞋,我刚走到门口,就被父亲叫住。我思量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洗脸水又没有倒?父亲说:“别老顾着前面整齐,后面也得拉平。”于是,走到我身后拉平了衣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表现。”我回头看着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父亲因为近视,没有看到我眼里连挨打时都没有过的泪水,而我却透过父亲两鬓看到过去不曾看到的白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的训斥和责罚都已经不再那么可怕。而那根被打坏的鸡毛掸子,又被我母亲拿到杂货店里让人给嵌上了新的鸡毛。 不久前,我回老家去清理旧物,发现那个鸡毛掸子被放在立柜上面的旧木箱上。竹竹竿已经开裂了,上面残留着最后几根羽毛,母亲一直没有舍得扔它。

这就是我的鸡毛掸子的故事,我一直希望我能讲得更好一点,但对于我的父亲母亲,的叙述总是如此力不从心。

(摘自《风流一代》2012年第5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母亲总是把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上面缤纷的公鸡羽毛因此有了些炫耀的味道。 ....

2)睁开眼睛一看,父亲居然就坐在我的床边,那晚他可能根本没有睡着。 ..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任选一题)

1)但父亲对我来说,像竖立的一道墙,很多时候有点生硬。 2)父亲走得像个移动的雕塑,他不知道该和我说什么。

4.文章多次写到“鸡毛掸子”,其作用是什么?

5.我们小时候可能也挨过父母的“打”,同学们对父母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我的看法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毛掸子》参考答案

1.母亲用鸡毛掸子打扫灰尘;母亲用鸡毛掸子装饰房间;我和小朋友往菜坛子里放鞭炮而闯祸;父亲用鸡毛掸子打我。父亲为我拉平衣服。 2.1“总是”“炫耀”生动地写出了母亲为那个年代里家里能有这样一个华丽的家什而感到得意和自豪。 2“居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痛打自己的父亲坐在床边感到十分惊讶和意外,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痛惜和疼爱。

3. 1)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2)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错打了“我”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以至于行动迟缓。

4.“鸡毛掸子”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作者借物写人,用鸡毛掸子来表现母亲的勤劳纯朴和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和疼爱。

5.示例1: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一晚上坐在我床边,“摸了下我的头”“叹了下气”,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示例2: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了就会明白父亲的“打”是希望我们成长的更好。文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的训斥和责罚都已经不再那么可怕”,也说明作者开始理解了父亲那时的“打”

示例3:我认为父母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至少“打”之前要做个调查,虽然孩子大了可能会理解父母的做法,但当时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文中“我头也不回地和他说了声再见”,说明“我”心里对父亲的“打”还是不满的,当时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796d8a4028915f804dc2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