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庸之道说现代社会

2023-01-10 06: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中庸之道说现代社会》,欢迎阅读!
中庸之道,社会,现代

从中庸之道说现代社会

信息124 丁咚 32312401

中庸作为儒学的经典无疑对于我国古代的文化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部经典对于我国古代的思想家的思想形成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庸之道几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几乎每一个历史故事中都有一个秉承和奉行中庸之道出事的人物。而撇开经典,庸二字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所代表的的含义除了这部著作的代号意外,其包含的意义也有了贬义化的趋向,亦如如今提到《易经》我第一反应竟然是小巷子那些半仙的天方夜谭。

先说中庸,中庸之道大致有三: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之中守正就是 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提倡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因时制宜提的最多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最先让我把中庸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的是曾看到一些企业家提倡把中庸的思维运用的企业管理中去。他们相信“执 其两端而用其中”是中庸之道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这不是要当和事佬、和稀泥,甚至丧失原则,而要凭着诚性。出于公心统筹兼顾。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在 各种群团内部都面临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管理者自己也面临着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的考验;不同的利益主体为 促使企业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都会极力推荐或者力主自己认为合适的决策方案;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管理者要站稳自己的立场,还要 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做出更为客观的决断。我们在现代企业中所讲的诚性不是愚忠,不是以人身依附为基础的亲亲疏疏、尊尊卑卑、长 长幼幼的“差序格局”,而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上的职责和职守,其特点是重平等、重理性,坚持的是普遍主义原则,不能形成特殊主义的内部人利益本位。在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正是管理者或者执行者是否具有诚性的表现。

中庸之道在古代更多作为思想上的方向,教育人的为人处世之法,中庸之道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使用一种从书到人再到社会的影响过程,通过奉行中庸之道的人来传播中庸之道,以建立社会中的中庸之风。而现代社会与古时有大大的不同。在当今社会中,中庸不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如今的社会风气讲求的是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而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的冲击让中而守正的正直之风有所削弱。中庸之道如今已走向略带贬义的色彩,如今人世间,成功之人,成名之人,大凡都是深谙此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不偏不倚;接着说庸,庸不是无 能,而是平常。平常就是不易,即鲜有改变,年少轻狂之时,日日思变,整日里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被深恶痛绝,因而时时思变,跳槽等 等所为,均有一定因素是因不庸而起。不说此行为之好坏,年少轻狂时的不庸在长者眼中是为胡闹、是为冒险,是为激进。暮年之人常念叶落归根,常念平淡生活, 有一大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一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我认为中是好的,则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 及,是以中庸合用。联系自己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 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 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


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中庸思想无疑是一种能过加强人道德修养的思想。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无可否认中庸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但是这种思想的推行又面临着诸多阻力,真是这个社会问题的顽固化要求中庸的介入,也是顽固化在阻止中庸的介入,所以与古代模式截然不同是当今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的中庸之道传播来感染人的吸收和奉行中庸之道,这是我得出的现代社会的中庸传播模式。而这种传播模式必须要结合中庸中与目前状况最契合的部分去推广中庸。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是推行中庸的有利因素。阐述了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步骤。“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学中的内容详尽设问置疑,“慎思”即对审问的内容谨慎思考,“明辨”即通过慎思而明辨真伪是非,“笃行”即将明辨的结论付诸切实的实行。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学习和修身方法,包括了学、问、思、辨、行等几个主要环节。 对于教育途径,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这就“自诚明,谓之性”,或称“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这就是“自明诚,谓之教”,或称“道问学”。意思是说,学习和教育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先天的善性。同时,人性的完善又要依赖于学习和教育,故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中庸》认为这两条途径是相依并进,相辅相成的。

这些中庸中的教育思想无疑可以作为在现代社会重新推行中庸思维的第一步,一个社会的风气来源于一代人的风骨,一代人的风骨铸造于一代人的教育中庸中的教育思维的引入是让社会重拾中庸正气之风的方式。

但是和所有儒家经典一样,不可拜托的陈旧的封建观念仍然是中庸不能不提的一个问题,圣人之道之神化就是我不太认同的一些部分,即使是追求高远,但是现实永远是无法被撼动的。过于提倡对于圣人之道,不去考虑人的欲望还是不合理和不值得提倡的。

最后我想用我辩论中庸之道适不适合现代社会中的一些话做结尾。中庸是发展着的德、理、道,是对于人们自身修养、治国安邦均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文化思想都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完善的。在当代中国,强调和提倡中庸之道有更强的社会和现实意义,对当今的法制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都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7c97a4a26925c52dc5bf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