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022-04-20 02:5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欢迎阅读!
学习,动机,外部,效果,影响

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外部因素对学习的意义 (一)动机的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认知因素,智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认知方面的因素固然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大量的研究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动机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外部因素

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同样受到动机的支配和调节,离不开动机在其中的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的作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的心理状态。学生只有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

西方心理学家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也不必施以外部的报酬和奖励而使之产生某种荣誉感。与此相反,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影响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称作内部因素,而把影响外部学习动机的因素称作外部因素。

二、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

学生的整个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动力因素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个体身上,占主导地位的动力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时,应针对特定时期学生的动机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是多种多样、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总称为三大变化:一是外形剧变,二是体内机能增强,三是性的成熟。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其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生长、急剧变化,因此,国外一些学者称此期为“人的第二次诞生”

外形剧变表现在男女学生无论在身高还是在体重方面发育迅速;体内机能的增强表现在他们心脏活动的加强、肺活量的增长、肌肉力量的变化及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上;生理发展方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及性的成熟。 (二)初中阶段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在学校教育中初中是小学向高中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成绩差距拉大。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逐渐增加,从最初的三门功课,逐步增加到67门功课,同时,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像数学从小学的四则运算和解方程应用题到初中的整式运算、函数等。这要求学生花在功课上的时间相应增多,但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目标明确,能巧妙安排时间,应付自如,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过重的负担,两者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开。

第二,自学能力要求更高。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自学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初中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上此时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


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 三、个案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高新三中初二的小豪,男生;初三的小婕,女生。 (二)调查方法

与调查对象的非正式访谈、观察;与研究对象的同学、朋友的非正式访谈。 四、调查分析

(一)两个年级学生的差异分析

当被问到学习动机的来源时,初二的小豪回答是:“努力学习,成绩好,妈妈就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初三的小婕回答是:“为了升学要好好学习。

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以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赢得学习成绩之外的奖励为满足。而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为了前途着想,而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或多或少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由于一定的成就总是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也就是说,一个人赢得地位通常是与他的成就或能力水平相称的,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与此同时,一定的地位又决定着他所感觉到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赢得相应地位的直接反映,所以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乃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对学生来说,这种外部动机,既可促使其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到的造诣,又可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目标。

“从发展角度来看学龄儿童早期阶段的外部动机对学习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差异。 (二)性别的差异分析

对于初二的小豪,他的学习动力更多来自父母在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他曾向父母提出,在期中考试中若取得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希望父母可以奖励一个U盘,因为他是个小电脑迷,通过他努力学习和优秀的成绩向父母争取玩电脑的时间。而对于初三的小婕来说,她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需求。她希望父母能给她更多自由的空间、爱和尊重。在小婕眼里,同学比父母更亲近,而父母却常常干涉她的交友自由,且处于青春期的小婕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开始欣赏班上的男生,而她认为这在父母眼中被认为是早恋、稚嫩。当面对这一矛盾时,小婕会觉得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接受,会消极地面对学业,无法产生追求知识、实现潜能的需要。

(三)两者的共同点

当问到学习动机有哪些,从对自己的影响排位来说,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把老师、家长的鼓励放在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家庭氛围及家长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因素对其学习积极性影响都比较大。可见,教师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态度、教学方法及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对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家庭的教育作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 五、启示

(一)合理运用外部奖励和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够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然而,表扬也不是无限地起作用的,纳夫帕克狄迪斯指出,表扬给予的方式比多少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恰到好处,既要赏罚分明,又要以理服人,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自我认知的内在动机水平。


(二)重视家庭教育作用 在家庭的功能中,不仅有生育功能、经济功能及休息娱乐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教育功能。在家庭环境下,子女与双亲及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有别于学校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在学校互动中,学生有时感到拘束,不能完全开放地表达,而在家庭互动中子女则会显得轻松和自然,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在接触频率上要比学校环境中其他人高得多,这使得家庭教育能在多次重复的条件下传递到受教育者身上。么家长就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多和学校联系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动态,及青少年的心理知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策略。 (三)重视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教教育方式、教学水平、方法等。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科技水平、亲朋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等。由于青少年学生品德、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时期,缺乏价值判断能力,因此社会风气、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就业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育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影响。由于学生本人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也各有侧重和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所处的年级、家庭背景、个人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在学习上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不同,因而即使是在相同的教育情境中各种外在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应总结初中生在这一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d16cf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