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2022-09-01 07: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欢迎阅读!
重阳节,习俗,关于

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在中国,重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有关于重阳节的 习俗吗 ?下面就告诉你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 ! 有关 于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 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 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 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 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 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 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 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 之义。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 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 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 ;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 俗。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 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 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 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 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 记》中就有记载。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1、据《续齐谐记》记述

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 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 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

精选文库




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 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 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 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 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 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 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重阳节的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精选文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ebcf88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