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2022-04-11 03:06: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欢迎阅读!
诵读,传承,经典,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颂读经典诗文

————解读小学语文老师职责的重要性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知识传承的桥梁。由此而来,作为语文启蒙教育的主导人小学语文老师的职责不容忽视。

一、小学语文老师的职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应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初步教会孩子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肩负着以经典为载体的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使命。江泽民同志也曾说过:“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见,“颂读经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颂读经典的必要性

经典——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他们歌唱祖国历史的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祖国山河的壮丽风景的亮丽。拜读经典,不仅仅是单纯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而是让孩子在品味前人智慧结晶的同时,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感染,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之中,中华民族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替我们记录下了这些历史的精彩瞬间?是什么将这些过往的精彩延续到现在?是文字,是包含文字的经典将这些文明、将这些精神化为永恒的记忆。历史的传统与现实的需要也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是的,前人的诗情画意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身临其境的体会,但文化的传承一直以经典为载体,重来没有割断过。






如风格多样的唐诗,竟境深远的宋词,拨人心弦的元曲和题材丰富的小说,对于我们来讲,不正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礼吗?

三、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具体履行以经典为载体来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倡导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相关的经典诗歌、故事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经典的熏陶。

第二,开设“诗文园地”。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古诗背景介绍,或是给古诗配书画,或是写读后感,张贴在板报栏的“诗文园地”,以此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细细体会祖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开展“我会背”汇报活动,人人参加。每周集中一个时间进行经典的赏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智慧迸发的环境。活动由老师引导和组织,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导入经典,提出开放性问题,然后让学生纷纷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可主要针对学生对主旨的把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等进行点拨。进行仔细讲评,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在点拨过程中,适当的称赞是必要的,运用鼓励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也充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四、对经典的选择要适当

在对经典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大都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在这段时间内,孩子的性格也处于形成发展时期,教育内容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主要可以选取一些意味深远的成语故事、浅显易懂的诗歌、蕴含哲理的书籍。例如,读罢“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的来历,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墨守成规的坏处,以此树立孩子的创新意识;读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以此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读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不仅让我们懂得历史,而且故事中所体现的道理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颂读经典”的意义

这些灿烂的文学长卷虽立意不同,但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共同影响着代代仁人志士的人格建构和价值取向。优良文化的本色就这样在经典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孩子也在和积淀的优良文化对话中得以升华自己。是的,经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却本身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可以品嚼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它们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快乐与艺术享受,还关注人的精神、灵魂和境界,让孩子从经典中获取信心,获取希望,获取快乐。在经典中行走,倾听过去,触摸现在,叩响未知。

孩子也通过颂读经典培养了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

不仅如此,颂读经典也让老师自身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了老师的文化素养。

六、总结

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多读经典,让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享受阅读的乐趣、陶冶高雅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所以,引导孩子从小颂读经典是小学语文老师一项必不可少的职责,如何把“颂读经典 传承文化”的活动开展的更好也是一项仍需研究的课题。让我们衷心地祝福语文之路越走越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21561dddccda38376baf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