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doc

2022-12-29 09:1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doc》,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象,解读,离别,doc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离别,总是被当作反复歌咏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玄宗的凄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三变的缠绵;“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是朱淑真的幽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唐婉的酸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






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杨巨源“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这样一种意象,它经常被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李煜《清平乐》中“离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275cc5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