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南方低山丘陵区学习资料

2022-12-21 18:5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区域地理——南方低山丘陵区学习资料》,欢迎阅读!
陵区,山丘,学习资料,地理,区域

精品文档

南方低山丘陵区

自然特征

1、经纬度范围:东经105-东经120,北纬33以南;秦岭以南,横断山区以东;

2、地貌:属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m以下;低山丘陵广布,丘陵山地所占比例约为76%,垂直地带显著,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 ;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主要地形: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重要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东西走向)秦岭、大巴山脉、大别山、南岭。 重要山区:桂西岩溶山区、南岭山区、湘西山区、大别山区。

3、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水文特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无结冰期,为大气降水补给。 5、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土壤: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与赣闽浙),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良。 7、区域自然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记忆) 有利条件:

1)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为南方地区立体农业、复合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光照、热量、水资源充足,且配合好,有利于农业发展。

2)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农林产品如茶叶、竹子、油菜籽、松香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电开发利用和农业灌溉。 4)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河流航运较为便利,促进了本区工业增长。 不利条件:

1)开发历史悠久,植被开垦、工业生产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红壤贫瘠,肥力较低,限制农作物产量;位于我国东南部,距海洋近,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2)生物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方式单一,经营粗放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3)水土流失严重、能源紧张、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问题与整治:

一、 石漠化

(一)定义: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二)成因:(需记忆)

1、自然原因:1)该区属于岩溶地貌,区域中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构成了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该区地形以峰林为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石裸露,持水性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为石漠化发生的提供了侵蚀动力。

3)该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溶蚀条件。

2、人为原因:

1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致土地石漠化。

2)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且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使得土壤更易被冲蚀,也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 (三)危害:(需记忆)

1石漠化地区出现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耕地资源匮乏、后备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生存条件逐步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石漠化使水源枯竭,水质变差,使生态环境严重失调,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并诱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石漠化直接导致植被种类的减少、生态环境脆弱,使得农作物的病虫害频繁发生,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综合整治:

1)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加强石漠化地区监测体系建设,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为防

治决策提供依据。

2)注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多途径解决山区能源问题,积极推广沼气的使用,减少薪柴的燃烧;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居民收入。 3)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

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二、水土流失问题:(必背) (一)成因:

1、自然原因: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起伏大,易受到流水冲刷。

2)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还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2、人为原因:1)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

2)过度开矿,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 (二)危害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附:严重程度低于黄土高原,但是影响力则大于黄土高原。 1、南方丘陵区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黄土高原地区高. 2、南方丘陵多石质山地,表层疏松,破坏后,恢复很难。

3、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我国发达的经济区也多分布在这里,水土流失影响大。

()综合治理措施: 等同黄土高原 三:红壤的整治:

1、植树造林、平整土地;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可以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2科学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 3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修建等高梯地或梯田。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 4、加强水利建设,防治水土侵蚀。

重要河流:长江

1、经纬度位置:北纬30,东经90-东经120

2、起止点: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27bef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