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一)

2022-05-04 20:4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一)》,欢迎阅读!
后勤,财务管理,高校

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后勤高校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集团组织性质定位不清。目前,困绕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最大的问题是:高校后勤集团的组织性质究竟是隶属高校的事业单位还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从理论上讲,校后勤集团都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但由于高校社会化改革进程或快、或慢,加上历史的原因,高校后勤集团组织性质定位是不清楚的。主要表现在:(1)注册登记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集团比例较低;(2)资金来源兼具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方式,从资金来源看,高校后勤集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一直是以学校的行政拨款为主,明显地体现了后勤集团的非企业性质。(3)高校后勤集团资产权属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成立了自己的后勤集团或者服务总公司,在与学校资产剥离过程中,后勤集团使用的资产权属的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4)高校后勤集团权责利不清楚。

(二)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目标双重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员工。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后勤经济实体既要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又要注重公益性的优质低价、保本经营、服务育人、讲究社会效益。理论上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即在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而且实现各个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但实际操作上,由于双重目标的实现路径不一致,很难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由于高校后勤涉及的对象范围比较广而且复杂,囚此,其财务管理的对象范围也比较广而且复杂,既有水电、通讯、校园绿化卫生、餐饮、市场、摊点、商铺,又有日常的房屋修缮、机动车船维持、学生公寓管理、外教及留学生后勤管理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有的虽然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由学校安排经费维持;而有的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这种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特点之下,一些高校为了迁就这种特点和协调相关部门的权责利关系,而将后勤的财务实行分块管理,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分别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财务管理职责,将整个后勤的财务划分为几个块块,却没有条条对之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使整个后勤的财权配置过于分散,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管理难以协调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一)明确高校后勤的属性。公益性是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就是后勤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在我国,高等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后勤经济实体对高校校内市场的依赖性也决定了后勤的公益性。同时,市场经济性质是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重要特征。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首先要注重后勤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属性的统一。坚持后勤二重性的辩证统一,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后勤经济实体持续发展;引导向企业制度过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保证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定位。财务管理作用、特征和任务的要求形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财务主体定位为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和决算并承担财务责任的经济实体;建立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形成筹资、调节、分配、监督等财务职能;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等良好的理财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2969f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