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试验员材料试验步骤

2022-05-27 10:1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2年试验员材料试验步骤》,欢迎阅读!
试验员,步骤,试验,材料,2012

1马歇尔、浸水马歇尔试验操作过程?试验操作方法和步骤准备工作①制备符合要求的马歇尔试件,组试件的数量最少不得少于4个。②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直径,用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器或用卡尺在十字对称的4个方向量测离试件边缘10mm处的高度,准确至O.1mm,并以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如试件高度不符合63.5mm±1.3mm95.3mm±2.5mm要求或两侧高度差大于2mm时,此 试件应作废。③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对粘稠石油沥青或烘箱养生过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1℃。④将马歇尔试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温度。将上下压头从水槽或烘箱中取出擦试干净内面。为使上下压头滑动自如,可在下压头的导棒上涂少量黄油。再将试件取出置于下压头上,盖上上压头,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在上压头的球座上放妥钢球,并对准荷载测定装置的压头。(2)试验步骤①将试件置于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保温时间对标准马歇尔试件需3040min,对大型马歇尔试件需45-60min。试件之间应有间隔,底下应垫起,离容器底部不小于5cm。②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将自动马歇尔试验仪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或X-Y记录仪正确连接,调整好适宜的放大比例。调整好计算机程序或将X-Y记录仪的记录笔对准原点。(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将流值计安装在导棒上,使导向套管轻轻地压住上压头,同时将流值计读数调零。调整压力环中百分表,对零。③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加载速度为50mmmin±5mmmin。计算机或X-Y记录仪自动记录传感器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并将数据自动存入计算机。④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取下流值计,同时读取压力环中百分表读数及流值计的流值读数。(3)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与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相同。⑷试验结果计算①试件的稳定度及流值:1)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将计算机采集的数据绘制成压力和试件变形曲线,或由X-Y记录仪自动记录的荷载.变形曲线,按图8-7所示的方法在切线方向延长曲线与横坐标相交于01,将01作为修正原点,从ol起量取相应于荷载最大值时的变形作为流值(FL),以mm计,准确至0.1mm。最大荷载即为稳定度(MS),以kN计,准确至O.01kN2)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测定时,根据压力环标定曲线,将压力环中百分表的读数换算为荷载值,或者由荷载测定装置读取的最大值即为试件的稳定,。度(MS),以kN计,准确至O.01kN。由流值计及位移传感器测定装置读取的试件垂直变形,即为试件的流值(FL),以mm计,准确至0.1mm。②试件的马歇尔模数按式(8-47)计算。式中:T——试件的马歇尔模数,kNmm MS——试件的稳定度,kN FL——试件的流值,mm。③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按(8-48)计算。式中:MS0——试件的浸水残留稳定度,%; MSl——试件浸水48h后的稳定度,kN。⑸说明与注意问题①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不得超过30s。②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试件数目n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③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时,试验结果应附上荷载—变形曲线原件或自动打印结果,并报告马歇尔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以及试件尺寸、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用量、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2、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及步骤?试验方法一:表干法——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测定⑴试验方法与步骤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5g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5min,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蜡封法测定。③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⑵试验结果计算①计算试件的吸水率,取l位小数。试件的吸水率即试件吸水体积占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的百分率,按式(8-32)计算:式中:Sa——试件的吸水率,%;ma 一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 mw——试件的水中质量,gmf一试件的表干质量,g。②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取3位小数。当试件的吸水率符合Sa<2%要求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按式(8-33)及式(8-34)计算;当吸水率Sa>2%要求时,应改用蜡封法测定。式中:γf一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钢; Pf——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Pw——

3


常温水的密度,1gcm。③试件的空隙率按式(8-35)计算,取1位小数。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Pt——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gcm3;按式(8-36)或式(8-37)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Pf一试件的毛体积密度,g/cm3;用表干法测定,当试件吸水率时Sa>2%,由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当按规定容许采用水中重法测定时,也可用表观密度γa代替。④当沥青用量以油石比计时,按式(8-36)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取3位小数。式中:Pt——理论最大密度,无量纲;Pa——油石比,%;γa——沥青的相对密(25C25C)P1Pn——各种矿料占矿料总质量的百分率,%;γ1γn——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Pw——常温水的密度,lgcm。当沥青用量以沥青含量计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式(8-37)算。式中:P'1Pn——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Pb——沥青含量,%;其他同上。⑤试件中沥青的体积百分率可按式(8-38)或式(8-39)计算,取l位小数。式中:V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其他同上。⑥试件中的矿料间隙率,可按式(8-40)计算。 VMA=VA+VV (8-40)式中:VM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⑦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按式(8-41)计算,l位小数。 中:VF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试验方法二:水中重法——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方法与步骤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O.5g5g。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待天平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蜡封法测定。③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他试验时,也可用60C±5C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⑵试验结果计算①按式(8-42)及式(8-43)计算用水中重法测定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现相对密度及表观密度,取3位小数。式中:γ。——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Ps——试件的表观密度,g/cm3ma——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mw——试件的水中质量,gPw——常温水的密度,1gcm3。②当试件为几乎不吸水的密实沥青混合料时,以表观密度代替毛体积密度。并按试验方法一的方式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及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各项体积指标。试验方法三:蜡封法——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测定⑴试验方法与步骤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5g。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②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将石蜡熔化至其熔点以上5.5℃±O.5℃。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③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浸水约lmin,读取水中质量(mc)。④用蜡封法测定时,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按下列步骤实测确定:1)取一块铅或铁块之类的重物,称取空中质(mg)2)分别测定重物的水中质量(mg)和蜡封后在水中质量(md)3)待重物干燥后,按上述试件蜡封的步骤将重物蜡封后测定其空中质量(md)。按式(8-44)计算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式中:γp——在常温条件下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mg——重物的空中质量,gmg——重物的水中质量,gmd——蜡封后重物的空中质量,gm `d——蜡封后重物的水中质量,g。④如果试件在测定密度后还需要做其他试验时,为便于除去石蜡,可事先在干燥试件表面涂上薄层滑石粉,称取涂滑石粉后的试件质量(ms),然后再蜡封测定。⑵试验结果计算①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3位小数。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按式(845)计算。②式中:Pf——由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ma——试件的空中质量,gmp——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gmc——蜡封试件的水中质量,gγp——在常温条件下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Pw——常温水的密度,取1gcm3。③涂滑石粉后用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按式(8-46)计算。④式中:Pf--蜡封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ms——试件涂滑石粉后的空中质量,gγs——滑石粉对水的相对密度;其他同前。⑤按试验方法一的方式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及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各项体积指标。

o

o

3

o

o

3


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⑴目的与适用范围: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

O

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查使用.试验基本要求是在规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60C),用一块碾压成型的板快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以轮压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往复碾压行走,测定试件在变形稳定期时,每增加lmm变形需要碾压行走的次数,以此作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称为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⑵试验方法与步骤①准备工作1)60℃下,试验 轮的接地压强为0.7MPa±0.05MPa2)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得少于12h对于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放置时间以24h为宜,使聚合物改性沥青充分固化后再进行车辙试验,但在室温中放置时间不得长于一周。试验过程:①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24h。在试件的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一个热电隅温度计,以检测试件温度。②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轮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约1h,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为止试验时,记录仪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⑶试验结果计算①从图上读取45min(t1)60min(t2)时的车辙变形d1d2,准确0.01mm.如果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则以达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t1,时的变形量为d1.②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式(8-49)计算.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mm;d1---对应于时间t1的变形量,mm;d2---对应于时间t2的变形量,mm;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试件的变速行走方式为1.0,链驱动试验轮的等速方式为1.5;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0.8;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③同一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的路面,至少平行试验3个试件动稳定度变异系数小于20%,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变异系数大于20%时应分析原因,并追加试验.如计算动稳定度值大于6000/mm,记作:>6000/mm.④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试验轮接地压强、试件密度、空隙率及试件制作方法等。

4、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方法(水煮法、浸水法)?⑴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用于测定沥青与矿料粘附性,掌握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以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根据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最大粒径,对于大于13.2mm及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分别选用水煮法和水浸法进行试验.对同一种原料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粒径的集料时,以大于13.2mm的水煮法试验结果为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以水浸法试验结果为准.试验方法一:水煮法(适用于大于13.2mm粒径的粗集料)①将集料过13.2mm19mm的筛,取存留在13.2mm筛上的颗粒5个,要求试样表面规整、接近立方体。用水洗净,在105℃的烘箱中烘干。用细线将试样集料颗粒逐个系牢,继续放入105℃的烘箱中加热待用。②石油沥青加热至130-150℃,将待用的集料试样浸入沥青45s,使沥青能够全部裹覆集料表面,取出并悬挂在试验架上,在室温下冷15min。③将盛水的大烧杯放置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煮沸,在水微沸的状态下(避免有沸腾的气泡出现)将裹覆沥青的集料试样通过细绳悬挂于水中。保持微沸状态浸煮3min。④浸煮结束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集料颗粒表面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按提示的内容评定粘附等级。⑤同样试样平行试验5个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提示:1.沥青膜完全保存,剥落面积百分率接近于05级。2.沥青膜少部分被水所移动,厚度不均匀,剥离面积百分率小于10%4级。3.沥青膜局部明显地被水所移动,基本保留在石料表面,剥离面积百分率小于30%3级。4.沥青膜大部分被水所移动,部保留在石料表面,剥离面积百分率大于30%2级。5.沥青膜完全被水所移动,石料基本裸露,沥青全部浮在水面。试验方法二:水浸法(适用于小于13.2mm粒径的集料)①集料过13.2mm9.5mm的筛,取粒径9.513.2mm形状规则的集200g,洗净并在105℃的烘箱中烘干备用。②以标准方法取沥青试样放人烧杯中,加热至要求的拌和温度。③按四分法称取备用试样颗粒lOOg置搪瓷盘上,连同搪瓷盘一起放入已升温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5℃的烘箱中持续加热1h④按每lOOg矿料加入沥青5g±0.2g的比例称取沥青,准确至0.1g放人小型拌和容器中,放人同一烘箱中加热15min。⑤从烘箱中取出拌和容器,将搪瓷盘中的集料倒人拌和容器的沥青中,立即用金属铲均匀拌和l1.5min,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膜裹覆。拌和完成后立即将裹有沥青的集料取20个,用小铲移至玻璃板上摊开,并在室温下冷却1h。⑥将放有集料试样的玻璃板浸人水80℃±2℃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 min,并将剥离及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⑦由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的冷水中,仔细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薄膜的剥落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评定剥离面积的百分率,评定后取平均值表示。并以提示同样的方式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的粘附等级。


5、沥青含量测试方法有几种?①离心分离法②回流式抽提仪法③高温燃烧法。

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工程造价关系密切。全过程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即试验路试铺阶段)。只有通过三个阶段的配合比设计,才能真正提出工程上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配合比。由于后两个阶段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的,需借助于施工单位的拌和、摊铺和碾压设备来完成,所以本节主要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随后两个阶段配合比设计过程通过例题,概括性地加以说明。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设计阶段,其工作的中心都是矿料的组成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两部分。也就是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具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料组成,在此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从而获得一个能够满足特定交通要求、适应环境特点的沥青混合料。

8、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实用的材料按附录B、附录C、附录D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对连续式拌和机可省略生产配合比设计步骤。③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孔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蜂”。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9、最佳沥青用量OAC1OAC2确定方法?⑴按图B.6.1的试验方法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沥青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⑵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OAC1。①在曲线图B.6.1上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取平均值做为OAC1。②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覆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求取三者的平均值做为OAC1。③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但OAC1必须介于OACminOACmax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⑶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作为OAC2。⑷通常情况下取OAC1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⑸按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图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VMA值,检验是否能满足本规范关于最小VMA值的要求。OAC宜位于VMA凹型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最小VMA按内插法确定,并将其画入图中。⑹检查图B.6.1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⑺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①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论证适宜的最佳沥青用量。检查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否接近,如相差甚远,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②对炎热地区公路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做为设计沥青用量。此时,除空隙率外的其他指标可能会超出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配合比设计报告或设计文件必须予以说明。但配合比设计报告必须要求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组合等方式加强碾压,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达到未调整前的原最佳沥青用量时的水平,切渗水系数符合要求。如果试验段试拌试铺达不到此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小的沥青用量的幅度。③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




1、水泥细度(负压筛法)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目的及适用范围:规定用80μm方孔筛检验水泥细度的测定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原理:采用80μm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试验,用筛网上所得筛余物的质量占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

试验仪器:负压筛、负压筛仪、天平(最大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 g

()样品处理: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四)操作程序: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Pa ~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精确至0.0l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筛盖使试祥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 3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五)结果计算及处理: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F=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R----水泥试样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W----水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2.水泥标准稠度(标准法)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人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三)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标准法维卡仪(试杆有效长度为50lmm、由直径为Φ100.05mm、试模(深40 0.2mm顶内径Φ650.5mm底内径Φ750.5mm平板玻璃(大于试模、厚度≥2.5mm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 g 分度值不大于1g

(四)试验步骤: 1)试验前必须做到

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c〉搅拌机运行正常; 2)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 10 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 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低速搅拌120 S ,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 S停机。

3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己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4)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lS~2S,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5)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Rs

100 (结果计算至0.1%

W


6)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内完成。

(五)结果计算: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l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3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二)、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三)、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 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 lmm,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人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min"表示。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 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min"表示。

(四)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人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可以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相同结果的凝结时间自动测定仪,使用时不必翻转试体。 安定性的测(标准法)

4.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2)李氏瓶(容量250mL(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温度计、烧杯(500mL、干燥器、浅盘、料勺

(三)、试样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20g左右,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记录水的体积(V1) 2)称取烘干试样50g(m0),徐徐装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试样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m0

(五)、结果计算: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1000(kg/m3) t

V2V1

式中: ρ----表观密度kg/m3

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V1----水的原有体积,mL


V2----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mL

α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 砂的堆积密度试验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砂的堆积密度。 (二)、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5000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1L,筒底厚为5mm(3)标准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直尺、浅盘等。 (三)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样品约3L,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 mm 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精确至10kg/ m3):堆积密度ρl=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砂总重,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 砂的筛分析试验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孔径为10.05.002.50mm的圆孔筛和孔径为1.250.6300.3150.16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200mm。其产品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lg (3)摇筛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三)、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缩分方法进行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人两个浅盘中, 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四)、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 一只筛(5mm筛孔);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

m2m1

1000

V


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五)、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5.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5.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

5.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51234565.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l)μf=

1001

式中: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5.002.501.250.6300.3150.160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5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7. 粗骨料颗粒级配分析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二)、仪器设备:

(1)试验筛--孔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2.5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试验筛》GB6003的规定(筛框的内径均为300mm (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浅盘。

(三)、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四)、试验步骤 1 按规定称取试样。

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五)、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累计确余百分(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8.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2)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三)、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标准试样一律应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 :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其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10~20mm颗粒有显著差异时,对大于 20mm的颗粒应经人工破碎后筛取10~20mm标准粒级另外进行压碎指标值试验。


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 (2)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160 ~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重量(m0)用孔径为2.50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重量(m1)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 ,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δa=式中:m0--试样的重量,gm1--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重量,g

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对20mm以下和20mm以上的标准粒级(10~20mm)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的压碎指标值δa应按下式计算:δa=

m0m1

m0

100%

a1a1a2a2

100(%)

a1a2

a1a2----试样中20mm以下和20mm以上两粒级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a1a2----两粒级以标准粒级试验的分计压碎指标值,%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

9. 沥青软化点〈环球法〉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二)、仪器及材料:钢球、试样环、钢球定位环、金属支架、耐热玻璃烧杯、温度计(O~80℃、分度值0.5)、环夹、装有温度调节器的、带有振荡搅拌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具,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试样底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平直刮刀、甘油滑石粉隔离剂、新煮沸过的蒸馏水、石棉网 (三)、试验步骤: (l)准备工作

l)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沥青试样准备方法"中的有关规定将制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杯内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2)试样在室温冷却30 min,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0℃水的恒温水槽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2)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立架上任何部位不得附有气泡。将 0~8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4)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过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作。 5)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2)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

1)参考截面积值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 1℃甘泊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泊中。

2)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泊,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的方法进行测定,准确至1℃。 (四)、结果处理: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

(1)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1℃。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4℃。 (2)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336231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