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22-12-10 10:4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对策,完善,存在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作者:李径社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6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制度滞后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并未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不统一,有些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审核不严格,记账凭证传递不是很及时,费用和收入跨期入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另外,有些事业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肆意篡改经营业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第一,预算编制方法落后。当前,在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编制工作中,很多单位并没有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而是仍旧采用过去的基数预算方法。在这种预算方法下,单位领导人没有太大的业绩压力,只要保持连续年度单位预算大体均衡就可以。但是,使用这一预算方法会使得事业单位预算事项编制不合理,预算结果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很难科学有效地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年度的工作重点,预算并不能发挥其本身应有的职能。

第二,预算编制工作不及时。我国预算法规规定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年度为每年公历的11日至1231日,各单位应于每年12月份前完成预算编报工作。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各因素的限制很少能够在上年度终了时完成下年度的财务预算,大部分单位只有等到下年度四月份才能完成全部的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这种滞后性和盲目性大大削弱了预算的执行力度。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对预算工作的考核和评价,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事中控制上,这导致相关部门不但不重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是采取盲目追加预算的方法来获得财政资金。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很完善,部分单位员工就利用这一制度缺陷谋取个人利益,致使单位的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其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事业单位本身,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明确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有的事业单位即使确定了具体的供应范围,但由于其设定的范围过大,不容易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另外,在对支出项目进行审核时,很多时候事业单位的把关不是很严格,财务监督与控制基本是流于形式,这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第二,不相容职务未按规定相分离。《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及稽核工作,企业的出纳人员不得同时兼任财务人员。当前,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岗位人员设置不合理,会计和出纳工作由同一人担任,会计和出纳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牵制和制约,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失控。

(四)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够全面透彻,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实务经验比较匮乏,作出的职业判断不够权威可靠。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实务层面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甚少,这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脱节。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第一,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应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提高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加大对会计事项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的规定,认真审核原始和记账凭证,保证单位的会计人员能够依法设置会计科目和登记各类账簿,坚决遏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要严加惩罚,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表现突出者,要适当地给予口头和物质奖励,以充分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正有用的财务信息。

第二,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国家宏观形势,在不违反有关制度法规的前提下,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满足当前单位财务业务的需要也要能根据单位的发展新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鉴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已明显滞后于其单位发展现状这一情况,事业单位应尽快修改现行的财会制度,使之跟上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做到单位的会计业务始终有据可依。具体而言,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部分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更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例如,对固定资产只提取修购基金而不计提折旧,会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虚增资产,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资源实际占用状况。为了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相关性,单位应取消计提修购基金的相关规定,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信息。在融资方面,应当放宽对事业单位筹资渠道的限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自身的优势资源,广纳资金而不仅限于财政资金这一唯一通道。

第三,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充分协调好财务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以及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最好成立专门的预算小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预算小组人员应该熟悉了解本单位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内容和流程,且有能力胜任预算编制工作。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提前拟定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预算时间,按照由上级单位提出预算规范下级单位规范编制的程序,做到上下级之间紧密结合,以充分保证预算的质量。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全面搜集单位的各项信息,准确把握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项预算项目的开支定额。预算方案拟定后,单位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收支,不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大会计事项要进行跟踪调查,充分做到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以及事后控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加惩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充分保证单位预算工作合理有效进行。

第四,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事业单位应在不违反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涉及到单位的方方面面,不得给予不法分子任何有机可乘的机会。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和职责权限分配时,要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所有人员在执行各项业务时都要经过授权和批准,并定期不定期地对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资产进行盘查清点。对单位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要严加监督和管制,将责任细化到人,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抵制各种有损单位利益的事项发生。


第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另外,事业单位应积极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鼓励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济南科技市场管委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348063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