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2022-04-05 22: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大学历史文化》,欢迎阅读!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于1898611日,在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和沙滩红楼等处。(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正是大学。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唯一官方最高学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机构。1912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19195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人说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有人说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还有人说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也不太清楚。记得80年代末,北大大饭厅东侧墙 上曾经写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8个大字,是书法家的作品,每次从那里经过,我都要看上几眼,以为那就是校训了。可是在许多重要场合,如大会挂个横幅,标示的往往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又有人以为这才是校训。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宣布过什么是北大的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讲的是治学的要求,值得铭记。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呢,概括了北大的追求,北大历来都是爱国进步的先锋,是民主科学的摇篮。但是这两个提法作为校训好像都未能得到师生普遍的认可。为什么?一是涉及面广,是几个普泛性的概念、口号,放到哪个学校都适用,并没有很好体现北大的个性气质。二是“来路”不明,是谁提出,或者借用了谁的说法?不清楚。很可能就是学校某些领导一时敲定的。这就显得权威性、严肃性不够。三,更主要的,因为北大还有一个蕴含的校训,广为人知,得到“民间”的充分认可,那就是“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一说到北大传统,北大精 神,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还是说这两句话。大家无形之中就把这两句话看作北大的校训了。看来北大的校训一直处于模糊、尴尬的状况。校训往往凝结着一个学校的历史,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或创建历程,或者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的宗旨,一种精神的追求。好的校训都是采用格言警句的形式,短小精悍,一目了然,能让人感受一个学校的个性、气质,是校园精神与校园文化的人格化呈现。校训能给师生感召与激励,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也会永远记得校训,甚至能昭示他们的人生。(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好的校训如同一个招牌,那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标志,能鲜明地标示这个学校的特色与成就。 例如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非常有特点。这两个成语出于《周易》的乾卦与坤卦,呈现天地运行的态势,又诠释 符合天地规则的德性。将“乾”“坤”合一,用传统的思想精华来 表述办学育人之道,这校训的文化内涵很深,给人一种庄严阔大的感觉。

据说这是梁启超为清华命定 的。 我看启功先生为北师大所撰的校训也非常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很能标示这所师范大学的宗旨。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都言简意赅,涵义丰厚。国外的大学也都注重以富于特色的校训标LetPlatobeyourfriend,andAristotle,butmoreletyourfriendbetruth,中文翻译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 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光明与真理”。都给人印象很深。 可是,近年来我到过许多大学,看到很多学校新定的校训都是标语口号式,诸如团结、上进、勤奋、多思、严谨、求实、创新之类,类似 “北大模式”,大同小 异,缺少个性,难于让人警醒、激赏、体味、琢磨,更说不上呈现 一个学校的灵魂。这样的校训有没 有都无所谓。 回过头来再说说北大校训。如果采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或者“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和清华、师大等校训相比,确实显得文化含量浅,与我们这所百年名校的精神积淀不相称。所以我还是主张用蔡元培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北京大学的校训。这两句话符合上面说的好的校训的特征,能充分体现北大的精神、个性、校格。(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广为人知、几乎成为北大精神象征的标示语,并没有能正式宣布作为北大校训呢?原九三学社副主委、中文系教授金开诚先生十多年前写过一篇 短文,也隐约赞同用“兼容并包”作为北大校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570060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