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2022-04-11 09:2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突破》,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视角,困境,基层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期,国家着力将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转移至农村基层建设,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更多资源,以为其带来更为精细化的服务。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深入研究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并针对性推出相关突破策略,以期推动农村基层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助大规模扶贫开发让农村人口脱离了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从贫困向全面小康方向发展。但是受历史和现实原因影响,在某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长期贫困问题,这些地区往往受自然、地理、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农村基础社会治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过去粗放式的扶贫措施,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救济,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大,却难以根除贫困问题。因而,近几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模式,致力于因地制宜,针对性、精准性的开展农村扶贫工作,进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1.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 1.1 村民选举存在部分问题阻碍了民主化发展

民主选举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社会中,村民在自我思考和自我决定的基础上借助选举组成农村社会自治性机构,进行农村基层社会自主性管理的活动。现阶段,村民选举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但是受历史、利益、宗族等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农村村民选举依然存在部分问题:首先,受历史宗族等影响,村干部常常集中于大家族手中;其次,农村基层政府存在部分违法违规操作;再次,经济能力较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当选,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竞选村干部的人本身就不多,村里较为富裕的人更容易入选;最后,个别黑恶势力以伪民主形式当选,破坏农村基层自治。 1.2村委会建设不足,基层治理效果差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机构,关于村委会的职能设计,国家制定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各地政府制定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村民民主自治权利意识薄弱,大部分村民为实现致富目标,有知识,有技能又年富力强的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创业,无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愿加入村委会;另一方面部分村委会成员因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履行职责,且他们缺乏组织意识,村委会有没有及时补充人员,导致村委会组织队伍建设不全。另外,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多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一些乡镇政府越权干涉村委会,随意裁撤村干部,干涉村务管理,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果。 1.3信息不透明,民主监督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民主监督是确保村民自治性和民主性的重要环节,从设计环节上看民主监督存在于农村基层管理中防止少数人窃取公共权力,阻碍民主权利的有效实施。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特别是在部分贫困地区,村干部掌握信息披露权,当村干部不披露或者不完全披露信息时,村民就很难掌握实际情况,也就不能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如此,村干部会利用信息不透明的弊端损害村民利益,同时也让民主监督浮于表面。在一些落后、贫穷的乡村,村干部渎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等问题屡见不鲜,但是在事发公示之前,村民却少有知道,难以实行有效地民主监督。


2.精准扶贫视角下改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策略 2.1推动农村民主选举工作有序开展

提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村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贯彻党的执政方针,落实党的任务政策的基础,村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实践证明,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进程中,村子能否致富的关键在于有否工作能力较强的村干部队伍。因此,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加强推动农村民主选举工作有序开展,将村干部选举放在重要位置。为此,一方面需要明确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选任条件,选举流程,从制度层面确保选举出有知识、有技能、能够胜任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村干部;另一方面需确定村干部选任对象,建立相关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切实避免出现能人不愿干,庸人不会干,恶人抢着干的问题。 2.2着力加强村委会建设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来看,漠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村委会建设是阻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着力加强村委会建设,想法设法提高村干部基层治理能力。首先要增强村民对于民主政治和基层社会的正确认识,增强其行使自治权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对村干部任前、任中的培训,增强其政治素养和管理服务意识,使其不仅想干事,更能干成事,干好事;再次,转变传统的村委会工作模式,建立村代会,形成村干部带头,村委会执行,村代会决定的全新工作流程,彻底贯彻实行由民做主的工作模式。 2.3加强民主监督,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必须加强民主监督,一方面要制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关的各类规范性文件,要求村干部对于群众关注的财务、资产、项目建设等事项公开透明,及时对群众的质询、诉求等给予回应处理;另一方面,树立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要求村干部依法治理,依规治理,村民相信法律,依法维权。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是国家当前重点工作,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在广大农村地区必须积极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升农村基础社会治理水平。而精准扶贫工作本身也关系到贫困人群的切身利益,必然涉及到利益的纠纷和冲突问题,如果沟通协商方式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则需要重点加强民主监督,以各类强制性措施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综合来看,这些措施都是现代协商思维指导下的有效治理方式,一方面给当事人和全体村民提供了合理合法的参考条件,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农民的参与渠道,推动治理措施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不再让精准扶贫成为一项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过程。 2.4 预防型治理措施

预防型治理措施的核心理念在于从实践层面提供农村地区基层社会冲突治理的合理经验,并且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和治理体系方面的融合和发展创新,实现在预防中治理,在治理中预防。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资源倾斜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预防型治理的结构和体系要求,将其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均衡状态,使得基层政府和民众在内的多元主体都能参与其中,实现资源输入情境下的发展治理统一。因此预防型治理要求基层社会治理环节当中所有参与主体需加强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避免事后治理造成的高成本和资源浪费问题。政府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需要作为推动力量,并作为行动主体对所蕴含的资源机制等要素进行综合排列,将一些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方式融于其中,以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的价值目标。预防性治理与一般治理措施不同,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目标会更加明确,会在明确治理体系的要求之下,重视社会资源的合作。例如在农村利益格局的规划当中,如果出现资源过度集中或分配不均匀现象,就可能产生社会冲突矛盾,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社会事件。对此政府部门应该预先采取相应措施,以机制设计纾解社会矛盾,在充分了解基层农民群众诉求的前提下防止大规模矛盾产生。




参考文献:

[1]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803

[2]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作者简介:刘奇伟,男,1975年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6197da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