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寿说寿联

2022-07-27 20:3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祝寿说寿联》,欢迎阅读!
寿联,祝寿

从祝寿说寿联



百子祝寿图

“过生日”本来是对孩童而言,如今无老无少祝贺诞辰都叫过生日,而且都买蛋糕插蜡烛,然后齐唱“祝你生日快乐”。中国是个敬老的民族,礼数十分严谨,正像问小孩或晚辈“几岁了”“多大了”一样,绝不能照搬来问长辈和老人,见长辈和老人要问“贵庚”或“高寿”。所以,为老人过生日,应称之为祝寿,或过××大寿,除摆寿筵送寿礼,还有祝寿的寿文、寿屏、寿联等等的关联物。

寿文、寿联以前比较流行,需要根据寿星本人的情况撰写对仗严格的词句和富于文采的文章,于今虽不敢说绝迹,也日渐式微。为此有学者说:“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当总此三者而为之,无俗忌之词,不失其寿可也。松、椿、龟、鹤有所不免,却要融化字面,语意新奇。”譬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祝他“族姑”八十大寿:“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诗人的妙思巧祝,把八十岁变成了八千岁。

祝寿是件喜事,祝寿的场所要显示喜庆,称之为寿堂,常常是高烧红烛,赤幛高悬,尤其少不得寿字寿联。特别是官高爵显者作寿收到寿联之多可成一时之盛。清代乾隆年间溧阳史文靖公七十寿辰时献寿联的填巷盈门,但其以为上佳的仅两联,其中一副是随园老人袁枚送的:“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将他比作宋代的欧阳修和孔圣人,且对仗工巧,由此寿星颇满意。

寿联是展示文采的机会,也可以借机发挥讥讽挖苦。史载某奸臣为其母作寿,特请人当场书联庆寿,一人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见此满座哗然,其继续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后边又是这样,让人先惊后喜:“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其奸臣暗憋暗气,满座人口中叫好,内心称快。

苏东坡才思过人诙谐风趣,被贬官到惠州后,和一位70多岁的新娶妻仅30岁老举人为邻。老举人邀东坡饮寿酒并求寿联,东坡立马戏书一联:“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尤其宋代,作寿送寿联风气特盛,据《东望阁随笔》记,四月初八和初九,是南宋谢太后和度宗赵礻基的生日,奸臣贾似道命人作寿联——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其二人生日可谓天造地设,此寿联阿谀得堪称登峰造极。

过生日,一如“祝你生日快乐”祝辞,让童稚高高兴兴快乐成长,不失活泼和时尚;祝寿,则是晚辈对长辈的祝福祈祷,让他们遐龄绵延乐享大寿,显示孝心和爱意。至于寿联,运用汉字的对仗技巧和书写的功力,不啻一份浸着心智脑力的杰作,在盛筵饕餮之后,更具保存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65123afc4ffe473368ab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