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022-08-24 16:1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鉴赏,试题,答案,阅读



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

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




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 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




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9b0012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