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袁枚《马嵬》《读长恨辞》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9-02 09: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袁枚《马嵬》《读长恨辞》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袁枚,古诗词,练习,答案,阅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516 题(本题共 2 题,9 分)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居所。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诗的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B.对唐玄宗命杨玉环自缢的历史事件,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袁诗缅怀历史,对杨贵妃的惨死和唐玄宗的悲思寄予深切的同情。

C.李诗起始两句用《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诗句本意,而略加扩展。“淫雨”表示久雨,用“乱铃声”表示明皇在经过栈道时的心情。

D.李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


16.两首诗歌都是诗人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所抒发的感慨,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和诗人抒发的感慨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2.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 ”;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 ”,应该深切戒慎。

2)屈原《离骚》中“ ”两句写到了父亲赐予的美好的名和字。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先写故都金陵深秋时节,天气飒爽清凉,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又写“ ”,写出了登山望远时所见的江水和青山之景。

(二)

15.B 袁枚不同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从“人间亦自有银河”可知,诗人认为普通百姓也有像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一样分离的悲剧。诗人把目光投向人间“银河”,是关怀苍生的体现。

16.袁诗批评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批评的对象)许许多多像“石壕吏里夫妻别”一样的百姓痛苦之泪水远比帝王爱情悲剧之泪水流得多,


突出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1分,袁诗的感情)李诗谴责了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 分,李诗的感情)

表现手法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袁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进行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进行对比。(1分)谴责了唐玄宗“不爱江山爱美人”,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如果有其他答案,只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7.1可畏惟人载舟覆舟2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9effe5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