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在古诗鉴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2-11-25 14: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设情境在古诗鉴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
创设,古诗,情境,鉴赏,作用

创设情境在古诗鉴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宜章四中 周海群

2002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对古诗文鉴赏评价应从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入手。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也将过去的诗歌鉴赏客观题型改为古诗鉴赏主观题型,如此一来,虽更强调了鉴赏的主观活动,也大大加强了古诗鉴赏教学及复习的难度。所以,如何在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也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的现象。从课堂教学的对象看,教师讲解多,学生阅读少;从学诗过程来看,往往是分析多,欣赏少;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三多三少的现象,很明显地违背了考试说明中“鉴赏”的原则,不利于解答主观题型。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当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2002高考语文的经验教训下,在2002年下期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摸索形成一种古诗教学模式,即:读诗—想诗—悟诗—品诗—说诗。在这五步中,我认为想诗(即想诗的意境)和说诗(用自己更丰富的语言将诗歌的意境、情感再现出来)是两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实施决不能离开情境的创设,理由如下:

一、 诗是在知诗、读诗的基础上,边听边想,去想像诗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

的诗情幽意。

想诗训练一方面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像和联想。如王维《山居秋瞑》描绘了一幅雨后的山中晚秋美景图画,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极富想象的空间,这时我让学生闭目聆听一首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想象流水、明月、竹林、一群天真少女和一叶顺流而下的扁舟,画面丰富生动、美丽、热闹。再比如柳永《雨霖铃》的学习,在诵读全词之后,投影一幅柳永与恋人的“别离图”,除了两个人之外,不加任


何点缀,引导点拨学生联系全词给这幅画拟个“执手相看”的标题,接下来在这幅“别离图”上作进一步渲染,让整个画面多了长亭、兰舟、江水、寒蝉、杨柳、晓风、残月等许多景和物,有了第一幅画创设的情境,后面的这一步渲染就使学生容易把握了。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想诗这个步骤中是举足轻重的。

二、 诗,是让学生在学完整首诗或词之后,用自己更丰富的语言将诗歌意和其中蕴

含的情感再现出来,这一步骤主要是想训练学生在做古诗鉴赏主观性题目时,能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比较流畅、完整、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 我们并不排除高考对古诗鉴赏采取“针对这首诗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鉴赏文字”这样的考查形式,所以这一个训练是完全必要的,而要成功地完成这一训练目标,情境的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李煜《虞美人》,要让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再现出来,这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有的学生在说这首词的第一句的时候,他只能说成“春花秋月何时是个尽头”既没有丰富生动的文字,也没有诗人的情感在其中,若说成“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保时才算完呢?”那就生动、形象、丰富、精彩多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人在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花开花落四季变化,用云层变化展示月亮的圆缺过程,用颇具动感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思索,用奔腾不息的江水来使学生想象愁苦与江水的相同之处,来说“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就要生动形象,情感也更深沉。

综上所述,古诗鉴赏,离不开读诗—想诗—悟诗—品诗—说诗这五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完美实施都可利情境创设来达到理想效果,相对而言,本人认为想诗和说诗这两个环节更离不开情境的创设,这也是我们高考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ad8b07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