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案例分析

2022-10-11 17:4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美术作品,大班,案例分析,幼儿,评价

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度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倾向。”所以,老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新思想。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观察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小孩子有创造力”。如何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实行创新的表现,也是我这次重点培养的目标。 案例描述:

这次的美术课结合我园的园本特色展开的。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材质纸张供孩子们自主选择,例如:报纸、瓦楞纸、卡纸、广告纸等等。我的要求要画出解放军叔叔训练时的不同动作,并用剪刀剪下贴在课前拓印好的背景图上。在导入过后孩子们开始仔细观察我出示的图片。绘画的时候,有的幼儿还不时伸长脖子张望着;有的幼儿轻轻走近,仔细观察了一会后再回去画;还有的幼儿实行动作模仿了之后再实行绘画……可从他们的画中会发现,他们画的除了解放军叔叔训练时的动作之外,还添画了其它的东西。 案例分析:

为什么最后幼儿们绘画的作品会出现和看到的不一样呢?有的幼儿还添画了其它的东西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班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期,存有自我中心,即自我是空间思维的中心。与其相对


应的幼儿美术发展阶段是形象期,有些分类也把这个时期称为前图式期,幼儿会表现出“画其所知而非所见”,就像案例中幼儿添画了其它东西。我们往往把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主观幻想、创造欲望强盛,他们想实行自我创作。 策略:

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情感需要,理应在活动内容上尽量减少临摹的活动,过多的临摹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教师为幼儿提供实行意愿绘画的时间,支持、鼓励幼儿的自我创作。但由于幼儿的美术水平的发体现状,很难凭空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幼儿也会所以感到不满,所以,教师能够选择“情景再现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实行想象创作。例如,能够将解放军叔叔训练时的形象放在不同的背景图片中,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及创新意识。

幼儿的创作能够是平面的,也能够是立体的。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注重幼儿“想不想”,避免用“像不像”的标准评价幼儿的绘画、制作及创新结果。同时,也要提供多种利于幼儿交流的分享形式,鼓励幼儿间的相互讲述实行作品评价,在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f77408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