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策

2023-03-12 20: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人之策》,欢迎阅读!
用人

用人之道

—善于用人的长处

作者:荣昌县公路局 向红

天下没有无用之物,只有用之不当之物;世间没有无用之才,只有用之不当之才。作为一位领导不仅要会选才,而且还要会用才,使小才变大才,使无用之才变有用之才。

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知道每个下属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运用每个人的长处,把每个人的长处作为共同绩效的建筑材料来建成组织的大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一个人做事,不能样样都会,我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毋庸质疑,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的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用人不仅表现在人的量的多少,而且还在于其人才的合理搭配,数量则既取决于其规模,又取决于结构合理,并且后者更高于前者。在一个众多人才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这就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君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唐太宗登基后,唐朝因开国不久,整个朝廷的结构都在建设与调整之中,把手下的有才之人分别放在什么位置


上,才能够成为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呢?房玄龄处理国事总是孜孜不倦,知道了就没有不办的,于是唐太宗任用房玄龄为中书令,掌管国家的军令、政令,管理万邦,处理百事;魏征常把谏诤之事放在心中,于是被任用为谏议大夫;李靖文才武略兼备,出外能带兵,入朝能为相,就任用李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全国刑法。房玄龄、魏征、李靖共同主持朝政,取长补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起大唐的上层组织。除此之外,唐太宗还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理地搭配起来。李世民发现房玄龄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但房玄龄却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善于整理。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于是,唐太宗就重用他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密切合作,组成合力,辅佐自己,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房谋杜断”的人才结构。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也善于用人才。刘邦对他的人才说:“指挥打仗,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我所做的,只是把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他使用韩信的军事才能,发动了与项羽的战争;发挥张良的谋略才能,夺得了楚汉战争的全部胜利;运用萧何的治国才能,建立并运作了一个统一的大汉帝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f8ff0b6c85ec3a87c2c5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